【周主题】:模型法帮你解决问题
片段3
【主题】XYZ模型帮你有效阐述问题
【片段来源】《管理技能开发》P429
【R:阅读原文】
戈登描述了一个帮你有效阐述你的问题的有用模型:“我有一个问题,当你做X时导致结果Y,而我的感觉是Z。”
第一,描述你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X)。这有助于你在急于给出反馈时避免给出一种评价性的或者泛泛的回答的倾向。
第二,列出这些行为详细的、可见的后果(Y)。简单明白地告诉对方,其行为给你带来的问题,通常是使他们发生改变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你对问题结果的感受(Z)重要的是不仅要使对方了解哪些行为妨碍了你,而且要解释它如何通过带给你挫折、愤怒或者不安全等感受来影响你。解释这些感受在怎样干扰你的工作。
我们建议你把这三步模型作为一般性的指导来使用。每个部分的顺序可能会有变化,而且你不要总是使用相同的词语。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What:这个拆页描述了一个帮我们有效阐述问题的模型——XYZ模型。
Why: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在阐述问题的时候,有时出于不同立场,常常不自觉地替自己开脱,解释甚至指责别人或者发泄情绪,这样的表达往往容易挑起对方的反感甚至反击,不仅不利于事情解决,而且容易激化矛盾。所以,也有人因为害怕惹怒对方而不敢表达自己的委屈或者不满。
How:拆页中的XYZ模型是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方法,很有效地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避免那些常犯的错误:
1.首先描述X,指描述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比如,“变天了,孩子没有适时的加衣服”的行为,基于客观、具体的描述;
2.接下来讲述Y,指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接上面:“结果孩子感冒了”,这是直观的后果;
3.最后表明你的感受Z,指因以上的后果产生的感受。如孩子感冒了“这件事让我很担心”,因为担心所以耽误了工作或者工作出现了差错,是基于以发生的事实而产生的感受,有事实依据,有情可原,领导听到后会至少会说:“孩子的事情你要处理好,不能影响工作,下不为例。”这样事情可以有个很好的解决,而不会被罚或者扣钱。很多人不懂这种阐述问题的方式,顾左右而言他,结果让双方产生矛盾甚至激化矛盾而导致更糟糕的后果。
【作业】
请根据上面的【R】与【I】写出你的: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在学校项目的结训典礼,我没有延续去年的做法。首先,去年我们项目时间是两周,这次课程时间压缩为一周,相当于一天上的是以前两天的可分成。这样老师的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很重。每天都在推进教学目标,为了考核成绩好,今年更多的是进行团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所以,成绩好的孩子特别忙,特别努力,天天挑灯夜战的节奏。因为,他们基本上是一拖三,一拖四。还有去年辩论赛是我作为总控招募前10名同学一起做的,结训典礼还是我们老师总括主持等。但是今年,成绩最好的同学大多都在赶小组的结业报告。还有一些同学积分不够,如果不多做个人任务,影响拿证。所以,本次的结训典礼和辩论赛就是一锅“大杂烩”的组合。
加上,本来原定的教学计划是周五上午四方辩论赛,下午是结训典礼。但是,因为学校中午有个挂牌仪式,校长要上午来看结训典礼。所以,周四下午临时接到通知后,也只能匆忙调整。
最后,因为实在时间紧,任务重,上午的结训典礼前半部分风采展示好,但是后面方案发布就开始有失水准。中午,本来其他老师都说下午在报告厅的四方辩论赛稳妥起见还是我们来主持。当我通知给会务组的同学时,她们专门中午跑来食堂找到我说,请相信他们再给次机会。早上大家没有准备好太混乱了…结果,虽然下午大家非常努力,让现场所有的观众都投入,甚至一年级的宣传摄影都被代入,作为观众支持发言。辩论项目的主持,文娱表演,辩手,智囊团,控时,控场组都很努力找回场子~现场氛围很好,台上激烈,台下欢呼支持,大家笑中带泪的思考……
那一刻自己真的有点骄傲,顶住了压力,选择相信了同学!!最后,他们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
反思:
其实,我能够顶住压力选择相信同学,有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午的时候恰好在教室食堂遇到了院长他们。然后,无意识地使用了WXY对上午结训典礼进行了一番解释。最后感受到了,领导的体谅。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尝试用XYZ模型让运营助理每天坚持工作汇报总结
行动:
X:我出差一周只收到一次你的工作总结。并且我之前交给你的任务,遇到了困难没有按时完成不说,后来让我去问另一个负责人就不了了之了。
Y:结果,就是导致我失信客户的同时。内部运营也没有按计划推动实施,整个工作节奏完全滞后。下面的团队都看着的,等着的。我就是晚一天的确定,下面至少就会晚一周。那么,你个人的价值的全部都是处理琐碎事务,创新推动这个就停滞了。从绩效来看,没有新的渠道建立你也会少很多“未来”提成。
Z:这次,我真的对你有点失望。我们是有一同共识过的,你需要通过每日的工作总结汇报加强沟通效率,支持所有主管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怕遇到困难挑战,因为那样正可以梳理总结一套工作流程,复制创承给一批批的新人,那个时候你就是运营助理总监。我相信经过这次之后绝不会再发生这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