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这是一名外卖员写的诗,他叫王计兵。在2019年送外卖的路上,王计兵给一位住在6楼的顾客送餐,敲开门后发现送错了,在联系了顾客之后送到新地址,到了发现还是送错了,于是二次联系后,他前往第三个地址,累计爬了18层楼,也终于将外卖送到了那位顾客手中,顾客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怒骂道:一个送外卖的,地址都找不到。因为这份跑了三个目的地的订单,王计兵后面的外卖订单都超时了,无奈他要承担剩下这些订单的超时罚款,他也不敢和这位顾客理论,只能低头不断道歉,因为若被投诉,他还要再罚款。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三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位丈夫,他只能向生活低下头,只能将伤心苦涩埋在心里,在回去的路上,他写下这首诗,叫《赶时间的人》。
这是被生活榨出来的诗,浑身赤裸却真实无比。他步履匆匆,背井离乡,先后做过建筑工、捞沙工、捡破烂等工作,一番坎坷波折,最后才来送外卖,但他仍然悄悄地写诗,在每个精疲力尽的夜晚回味文学梦,给生活开出一张张浪漫发票。
王计兵的创造灵感大多是在干活间隙,他将灵感写在废报纸上、烟盒上、自己的袖子上,密密麻麻。他出身农村,甚至中学都没有读完,但他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谱写普通人最真切的生活、最深厚的故事。他能看见在生活中的每个人的内核,读得懂普通人的狼狈,也仍然自豪于劳动者的光荣。
诗歌拯救了他,有那么一些话不适宜对外人所说,只有诗歌温柔地包容了他,他写下生活的困顿、父母的追忆、对故乡的怀念,写下对生命的尊重、对儿女的愧疚、对温暖的希冀。
“我们不是软骨头,我们只是带着母体最初的温度和柔韧,请原谅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时仍有星星在闪烁,生活之重从不重于生命本身。”
诗歌就如竖起的棚架,为人的生命提供向上的力量,正如王计兵的一句诗:“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我们都是劳动者,《赶时间的人》是真正属于劳动者的诗歌,每个人都能看懂每一句所道的酸甜苦辣。
读了王计兵的诗,让我想到了余秀华,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文学梦都是从诗歌开始。
“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力气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余秀华说到自己怎么开始写诗时这样说道。
我想王计兵在每日奔忙的时候,应该也没多少时间写字,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于是,殊途同归。
他们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他们的诗歌。这些诗“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