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A:我想写网文,羡慕那些每天能写几千字甚至一万字的写手,他们中的有些人收入太令人羡慕了。大量输出又能抓到眼球,这需要练就怎样的神功啊!当然,我也看到不少写手累到身体出了毛病,网文的前景如何?值不值得春蚕到死丝方尽,仍在困惑着我。
写手B:你可以尝试一下,每天一千字开始,然后,不断加码。当然,不能制造文字垃圾是前提条件。残酷的现实是,每个新人都离不开一个必要的条件——作者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写作功底。
对于尚未达到预备级水准的作者来说,需要设定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自如地写出长篇故事连载。具体来说,有两大指标。
首先,能写长。这是网络小说的特性决定的,只有写的长,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作品的排名、影响力,作者的知名度,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其次,写的快。这是因为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用户的阅读习惯而决定,只有持续稳定更新的作品,才能获得并维持住人气。而稳定的连载,最低的要求是不断更新。
写手A: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从哲学意义上讲,读网文等于精神死亡,是在游戏人生。” 既然是游戏人生,为什么每天趴在网上的读者那么多,而且中国的网络小说有蔓延到全世界的趋势。这又怎么解释呢?这难道不是“存在即合理”吗?
写手B:这个问题好大呀!很多学者和作家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们甚至专门讨论了传统文学正在被网络文学替代,传统刊物不得不转型的话题。
或许正如贾平凹所说:“人如蚂蚁一样,来到这个世界,呼声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受世界范围的疫情影响,人们发现心理健康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每个处在压力之下的人,都迫切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释放模式和窗口,这也是网文空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写手A:年底了,不少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写手排行榜。真是江山辈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啊!怎么看排行榜这件事呢?
写手B:有本书叫“乌合之众”的书近年火遍全球,里面的一个观点就是讲大众的从众心理,排行榜的出现,就像火了的饭店就会更火,冷清的饭店就会更冷清一样,排行这件事就是平台替我们选好的菜,不少人觉得只需无脑吃就行了,别的不用管,最后这道菜吃着吃着就吃成名菜了。这样说好像有点草率,但说到底,这是实情。
从写手的角度讲,不娱乐就要挂,于是写手屈从了。我个人觉得,在网文和纯文学之间,好与坏,年轻与成熟,有点像吃榴莲糖,又臭又甜,居然还有淡淡的香,而且这些味道竟然不冲突。
网文的写作重点在于情节,传统文学侧重人物,但不管是跌宕起伏还是光怪陆离,只要读起来有一个统一的感觉,有读者喜欢就是硬道理。至于能存活多久,恐怕要交给时间来决定了。
我觉得每个写手开始练习时,都会想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有的人为了快乐,有的为了挣钱,有的希望成为网文写手,还有的人希望成为作家,小说家的格局来自于他对于永恒的东西的渴望,所以,他们耐得住寂寞而且颇有定力。比如我,写作主要是为了快乐,为了享受文字中五彩缤纷的世界。至于,写出的东西影响力有多大?可以存活多久?那要看才华和运气了,至少我活着的时候,因为文学创作,我活得十分开心,且充实快乐就很好了。
写手A:我看人家写得很轻松,上天入地,古代现代,思路就像“大疆”般自由飞翔,有个写手竟然说,他只认真读过两本书,一本是“安娜卡列尼娜”,另一本是“红楼梦”,我真的搞不懂,他究竟是什么智商。
写手B:每类题材都有擅长的作者,没有哪个题材是好写或难写的,悬疑题材需要脑洞,穿越需要想象。找到对自己来说,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的相对擅长的领域,然后努力成为专业的写手,专业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投入的精力不一样,写着玩玩和把写作当做职业,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写手A:我才写了两年,目前仍在探索中。我写到六神无主江郎才尽的时候很多,对自己的文章不满意的时候,我特别想找人说说话,却发现身边没什么人可以说,写作使我跟世界脱了轨。
写手B:哈哈,说到这个问题,咱俩倒是一样,我从开始写作至今,时间总是不够用,舍不得追剧,舍不得闲聊,甚至舍不得逛街。但是,我自己清楚,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取舍中度过的,唯一希望就是,有一天回头再看时,对过去的日子心怀感激,值得回忆就好啦!
你怎样?有什么想法和他俩相似,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