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松绑增活力 实干担当促落实

        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印发实施一周年之际,重温文件精神,回顾实践成效,展望深化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份由党中央统筹谋划、中办国办印发的文件,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的关键举措,彰显了党中央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级党委政府要率先垂范,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中坚决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和承受能力,从源头上防止形式主义问题产生。

         精准靶向施治,破解深层梗阻。紧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责任甩锅”、过度留痕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切实为基层“赋权、赋能、减负”。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坚决破除“材料论英雄”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

        加强监督执纪,确保落地生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强化政治监督,将《若干规定》落实情况作为日常监督、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别是对中央政策阳奉阴违、做选择搞变通的行为,要精准识别、严肃查处、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中央层面专项工作机制要加大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力度。

        坚持减负与赋能并重,激发内生动力。减负不是减责,松绑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在减轻形式主义负担的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关爱和支持,提升其履职能力和专业素养,拓宽其成长空间,落实激励保障措施,让基层干部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真正把减负释放的精力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强大动能。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治理效能的重大政治任务。《若干规定》实施一周年,成效鼓舞人心,挑战仍需直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若干规定》的贯彻执行。唯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才能真正为基层干部卸下“有形”与“无形”的包袱,让他们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以实干实绩迎接新的更大胜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