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之战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人类的安全感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当忙碌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手,也没有看到任何变化与转机,那种独特优势求而不得的心情,就像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却无法拥有一样。
同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已遥遥领先于自己是的烦躁和焦虑,让我们的内心总回响着一句话:来不及了,太晚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直面焦虑
任何时候做总比不做强,不要跟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比现在,如果非要比,也应该跟他们刚起步时的状况比。事实上更应该与自己的过去比,哪怕好那么一点点,也是值得的!
第一,完成焦虑。总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太慢,每天都活在截止期限面前。比如想学很多东西,但时间根本不够用,每天要例行完成得事情太多,耽误一天就觉得喘不过气来。
第二,定位焦虑。如果零基础阶段就直视该领域的能人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不焦虑都不可能。错误的定位只会让人觉得一切都来不及了,事实上,这根本就是错误的对标。
第三,选择焦虑。有时候选择太多也会让人陷入焦虑。
第四,环境焦虑。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外在环境的限制,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了,还有些事情想做却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做。
第五,难度焦虑。有些书很难读,有些知识很难懂,有些技能很难学......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东西,其核心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不下决心与之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
焦虑的根源
同时做很多事情,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们焦虑的本质: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本质上又缺乏耐心,也就是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焦虑来自于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我们人类的天性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急于求成,想做的事情很多,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能看到效果。这才是真正焦虑的根源。焦虑是天性,是人类的默认设置。
化解方法有:
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情;
面对现实,看到自己的真实的能力水平;
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