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一书的作者恒子奶奶是个非常有智慧的心理医生。她不仅在工作中零差评,在本是一地鸡毛的婚姻关系开出幸福之花。
她是怎么做到的?她的二个观点可以给我们启示。
精神独立、不依附
恒子奶奶认为,孤独是每一个人的使命,无论是谁,都是从感受孤独、不安、痛苦和快乐中走完一生的。当你正视孤独时,你会学会和孤独和平相处,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悲喜。
因为不惧孤独,恒子奶奶强大的内心有自己的生活轴心和精神支柱,所以她不需依附丈夫或其他人而活,面对家庭生活中的得失就显得开怀和大度。
接受不完美
季羡林说:“人生有誉亦有毁,不完美是常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上天也并没有特别眷顾恒子奶奶,她的人生也充满了不完美。
恒子奶奶的丈夫,年轻时嗜酒如命,一点也不着家,把家里的担子全部扔给了恒子奶奶。恒子奶奶在繁重的工作和充满矛盾的家庭生活中步履维艰。
恒子奶奶曾经不止一次产生和丈夫离婚的念头,因为渴望孩家庭的完整,恒子奶奶慢慢地放过自己,接受了丈夫的不完美。
她认为不完美也是可以的,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法坚持下去。于是她在家庭和工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就是是制定一条界限,家庭和工作上的事确定超过这条界限就可以,就会努力进取,以确保成绩不低于这条线,这样即使中途出现问题也没关系。
切换成这样的方式后,生活就会变得很顺利。
说到接受不完美,不得不提到我国的学者胡适和他的夫人汪冬秀。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留美七年的博士,一个是没文化的乡村女子、裹小脚的女人。
看似极不般配的结合,却相依相守了一辈子。 胡适还曾写下著名的“新三从四德”来表达对妻子的疼爱。
接受不完美,从不完美中寻找平衡点,胡适与看上去不完美的妻子相爱相守了一生。
作家约翰·戈特曼告诉我们:爱和理解是解决婚姻问题的核心。温和的开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寻求妥协往往是婚姻问题最终目的。
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我们自己。但人又是贪婪的,总盼望自己遇到的就是那个完美的人。一旦这种心态占了上风,冲突就会逐渐升级。
当我们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时,往往会受到挫败。因为本性难移,想要在婚姻中改变对方的行为都是徒劳的。
在婚姻中保持独立的精神和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可以让我们在婚姻中更加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