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网址:经典共读:《思考,快与慢》活动介绍
002.170622 主动阅读和检视阅读
收获
1.学习了主动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主动阅读可以提升理解力,背后的逻辑是对象感和目的感。和我产生的关联:
- 提高主动性。在学习任何东西时提高主动性,与自己的认知产生关联
- 加深认知深度,学习构建知识体系。不停留于启发感层面,通过联想关联从知识的源头提升认知深度。比如之前听得到视频,确实感觉很过瘾,但是过后就忘了,再听的时候又觉得新鲜,因为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进行主动学习,提升理解力,与知识产生关联,这样听的越多,可能更容易陷入信息焦虑的状态。
- 注重整体结构性。重视把握整体结构而不是陷入细枝末节,同时也要刻意训练结构化思维能力。
2.跟着老大进行了检视阅读的实践,大致了解书的类型、主题、作者、架构、目的、目标和关键词,激发阅读兴趣。和我产生的关联:
- 理性决策。要采用增量思维而不是存量思维思考问题,要注重边际成本递减,投资收益率递增,而不是只盯着投入的多少。如果以时间不够为由着急阅读,那可能投入了时间,但却没有收益,投资收益率就为0,边际成本也不会随着投入增加而减少,这就是个非理性决策。反之,如果跟着老大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慢下来,把知识阻塞一个个打通,这样虽然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预期的投资收益率是极其高的,边际成本也会不断下降,这才是经济思维,理性决策。
- 少数人和多数人。以前在看书时,基本就是老大所说的“杀书头”,拿到新书很兴奋,感觉知识正在向我招手,但是看了一点就丧失了阅读的激情。现在知道要通过不断问问题去延迟满足感,在检视阅读时随手翻,随时问,耐心等待后续答案的揭晓。这也是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区别,多数人就想直接得到答案,而少数人会努力将认知深度提升到与作者相同的水平,以提升理解力为学习目的。好比在解一道数学题时,多数人算出答案就完事了,而少数人在算出答案后可能还会继续思考题目的要点和套路,同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在改变一些变量后如何解答等等。于是就会有个有趣但必然的现象,多数人很辛苦很累做很多题,但是成绩平平,就是陷入所谓“低水平勤奋”中,而少数人只做一些必要关键的题目,就轻松走在前列。我想如果我以前就懂这个道理,会节省很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