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第十三」19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为仁之道。孔子说:“平时怀谨慎勤勉之心,办事尽谨慎勤勉之力,与人为尽心竭力之谋。即使旁人都不如此,也不可背弃这些原则。”
【注释】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故亦称“樊迟”。孔子晚年弟子,小孔子46岁。七十二贤人之一,有勇略。年轻时曾仕于季氏,后继承孔子之志兴办私学。
“居”,平时。
“处”,抱持,怀着。
“执”,操持,执行。
“忠”,尽心竭力。
“之”,到,往。
“夷狄”,古时称东方各族为“夷”,北方各族为“狄”。此处指不行礼义之地。
【评析】
本章中“居”与“持事”乃相对而言,表示无事与有事这样两个不同的场景。“恭”与“敬”二字原本同义,在《说文》中均作“肃”解,意为“持事振敬”,有“谨慎”和“勤勉”两层含义,但因此处与“居”和“持事”分别相搭,故应稍作分别。《汉书·五行志》云:“内曰恭,外曰敬”,而仁者必先诚于中,然后办事始能形于外,故“居处恭”当指平常无事之时应怀谨慎勤勉之心,“执事敬”当指办事之时应尽谨慎勤勉之力。“与人忠”即曾子所谓的为人谋当尽心竭力。
“夷狄”是未开化、不行礼义之地。“虽之夷狄”是打比方,指身处之地无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但即便如此,也不可放弃“恭、敬、忠”的做人准则。故为仁要坚定不移,不受环境的不良影响。
孔子曾欲居九夷之地。有人说那里“陋”,不开化。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参见《善读「论语」9.14:》)。可见,君子仁德坚固,足以教化世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足以修己;“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足以化人。既能修己,又能化人,才是真正的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