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时代,我读过一篇文章,上面描述了一个作家的日常,里面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读的书多了就忍不住要写……”这可能是相当一部分作家或爱好写作的人心中的真实写照。
确实,人们在读文章或者小说的时候除了会被作者带入一个他所编织的世界以外,更多的还是会思考:如果我写一篇这样的东西会不会更好一些或者是小说中的情节和结局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是我,我会给一个更合理的结局……“如果”这个词很可怕,它催生出了一个人的欲望和想法,爱好写作的人或者作家就会把这种想法变成行动,行动变成另外一篇篇佳作,就像你现在读的这篇,而不同的人读到了你的作品又会催生出不同的如果……
当然,有些人想写东西并不是因为读了很多书,而是想写一些人生感悟,感叹所处的世界,感叹所处的生活,或者是不满现在这个世界的设定,需要在虚拟的世界中构造出心中所想的完美世界,满足自己的欲望,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其实更多是一种无奈,而我就属于这种类型……
打记事起,我就没有任何爱好,没上学时小伙伴们的爱好是跟着电视的动画片走的,演《四驱兄弟》的时候,楼下天天有人比车赛车,演《猫眼三姐妹》的时候,楼下天天有人飞扑克牌,演《火力少年王》的时候,楼下天天变花样玩悠悠球……而我虽然也玩,但却提不起兴趣。上学的时候,小伙伴们有两大爱好,学习和游戏,只可惜,本人与这两个都无缘,学习不好,因为脑子笨。打游戏总输,还是因为脑子笨。
我很羡慕那些天天喜欢学习,离了书本活不了的小伙伴,也羡慕那些在学校玩psp,写成攻略发到网上,在家里玩网游,带着其他人一起刷副本的小伙伴,他们都找到了各自的爱好,找到了快乐,都有事情可做。那时的我什么都不会做,也什么都做不好,即便做了,但很快就没兴趣了,而唯一的爱好就是爱幻想,以至于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怕死的念头。
我总是在想,人死后会去哪里,还有没有意识这种东西。如果没有意识,那真的是很可怕的,以后发生的一切事情你都不会知道,你在别人眼中的存在感消失了,你在自己心里的存在感也消失了,丧失意识、失去自我。这个世界上没有我这个个体存在了,而我连想有没有我存在这件事情都将没有办法办到。那时候每到晚上我都会想起这件事而睡不着觉。
我周围有些小伙伴笃信佛教和基督教,包括我发小都对佛学有浓厚的兴趣,当我把这种顾虑和不安对他们诉说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差不多的——人类有灵魂,顿时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这种理论开始站不住脚了,灵魂生活在哪里?无非三个答案,地球,宇宙,其他世界,但无论是哪个答案,都是无法保持意识永存的,因为地球和宇宙都是有寿命的,45亿年和100亿年,宇宙都灭亡了,灵魂生活在哪呢?我又陷入了无限恐慌之中……
到了初中,我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顾虑写下来呢?编成一个美好的故事,把我的意愿放进去,也算没白来这个世界,想法虽然简单,但实际操作,对我的挑战还是很大的,我学习不好,文笔也很惨不忍睹,这样写出的东西和打油诗一样,我自己都看不过去,索性先在脑海里构思,手头上画着草图,我的脑海里都构思了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了,草图都画到了第三百章的宇宙飞船了,可落在笔上的第一章还没有写完,就这样从初中构思到了高中,又从高中构思到了大学,终于在上班的第一年,开始真正动笔写作……
我的主人公是一个患了奇怪绝症的人,和我一样有着怕死的心里,一心只想活得更长,他的父亲在做秘密实验,把他的儿子打造成生化电子人摆脱疾病,试验成功了,主人公获得了比平常人更长的生命,却因为大战不得不隐姓埋名,隐藏身份,生怕被捉去做研究,大战过后,世界一片狼藉,各种奇怪的事情接连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主人公为了拯救人类,暗地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事件,同时也在找寻生存的意义,500年过去了,主人公在与最后的大反派的决斗中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也不再惧怕死亡,与大反派同归于尽……
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小说中后,我突然觉得我有爱好了,想去写更多的东西了,写作这件事比游戏、学习更有魅力,但也逐渐觉得不能改变的事情太多了,越写作越觉得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毕竟能改变世界的只有一少部分人,发明飞机,火车,手机的人只是沧海一粟,其他人只能碌碌无为度过一生,不然也不会在小说的世界寻找慰藉,当你的爱好是写作时,你就明白了世界的美好和人生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