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孩子解决紧张强迫行为?
当孩子出现紧张强迫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小优是个12岁女孩,刚上初中一年级。上学放学的路上,总是不由自主地在心中画正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并与脚下所走的步伐速度一致,数量相同。走路数数,必须是四的倍数,否则就非常难受,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也必须正好是四的倍数,才能放心,否则就退回四的倍数的步伐,再重新走一段路,一定完成四的倍数的计算才罢休,有时候要重新走几次。自己知道这样很无聊,没意思,但还是不能控制。
小优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怕大家觉得自己不正常。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习惯的,似乎是很小的时候站在地上,往床上爬,母亲帮忙抱了上去,父亲在旁边大喝一声:“让她自己爬。”当时小优才四五岁,连续爬上去几次,才被父亲夸奖:“好孩子。”从那以后就喜欢重复的做一些动作,上学之后锻炼身体,拍球要拍四的倍数,绕操场跑步也得四的倍数,情况越来越严重,上初中之后连锁门都要锁四次。如果忘记了,只锁了一次,想起来就得再补七次,前三次是补给第一次锁门不够的数量,后四次是“完美的重新开始”。
父母知道小优的问题后很着急,妈妈责问小优为什么要这样,上学之前和放学之后总追问“你是不是又数数了?数来数去数成了神经病,怎么不控制自己?路上背背外语单词也好,多大了还没完没了的数数?”父亲脾气暴躁些,干脆直接说“我下次再发现你数数就不客气了,揍你一顿看你还数不数?”父亲并没有真的揍小优,但被父母责备之后小优的症状反而加重了。父母带小优去各个医院看病,身体检查都正常,很健康,没毛病。最后在一位医生的建议下去看精神科,才知道小优的情况也是病,需要治疗。
强迫情绪,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都属于强迫症状,是否到了“症”的程度,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一般来说,强迫症状的出现总是有些心理因素的,也可能是诱发事件导致的。焦虑,追求完美又加重焦虑,想控制自己的强迫症状,却控制不住,感到痛苦,想摆脱,却无可奈何。
父母对小优的帮助,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首先是父母不要当着孩子再反复提起孩子的“症状”,更不要严厉斥责。例如“你有神经病吗?怎么不长记性?说过你多少次了,你数来数去能数出什么?耽误了多少学习时间?你这个德性将来媳妇都找不到。”,当事人其实也为自己的强迫情绪或强迫行为所深深困扰,内心已经很痛苦焦虑了,如果家人再不理解,一味呵斥,会加重当事人心理负担,更强化症状出现的频率和程度。身边亲友不要着急,不要反复强调,不要苛求解决进度。因为过分强调会加剧症状,使得症状被再次强化而根深蒂固。逐渐解决,许可偶尔的反复。减少发作周期和频率,逐渐消解,效果更稳定。有时候父母爱子心切,带着孩子到处求医,孩子内心的愧疚感反而加重焦虑,使得强迫行为更严重更频繁。
其次是可以尝试下厌恶法。每当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出现,立即转而去想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比如女生怕毛毛虫,那么下次再有强迫行为出现的时候就认真的想想毛毛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强迫行为和讨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减少症状出现的频率。也有人会用随身携带的小棍敲打自己一下,以提醒自己停止强迫思维,并因为受到了疼痛的教训而“厌恶”强迫行为的发生,需要提示的是注意不要发展能“受虐快乐”心理。
再次可以采用理性分析和自我暗示。一般来说,外因压力大的时候症状加剧,外因压力小的时候则相应减轻,所以自我积极暗示会放松精神,使症状有所缓解。其实大多数人都有些小强迫,比如再三叮咛,出门反复检查带没带钥匙,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小动作,但是没有到影响生活的地步。可以告诉孩子,这个不是大问题,有些人不用调整也好了,跟阶段性的心情变化也有关系。
大部分有强迫症状的人都比较敏感,追求完美。所以,追求完美本身无可厚非,但同时要接纳不完美的生活和不完美的自己,绝对完美是不存在的。这种价值观的转变比较困难,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调整来改善,比如从前必须擦十遍桌子,后来擦五遍,再后来擦两三遍,这就是进步。
或者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走在路上听听音乐,就顾不得数数了。或者随身带着照相机,看到漂亮的场景,有趣的东西就拍下来,这样分心给更有意思的事情,暂时忘记画线数数的事情,然后逐渐减少画线数数的次数。
必要的时候请专业人士协助处理,特别是已经到了强迫性神经症的地步,更要及早就医。家长本身不要太紧张,即便确认是强迫症,也可以通过行为治疗等多种方式处理。更要责备孩子,或者看孩子有了强迫动作恨不得上去揍两下,这是绝对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