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勇气揭开生活的《面纱》吗?

       从早年间阅读《月亮与六便士》开始喜欢毛姆的作品,这次读《面纱》也让我大有感触,这是毛姆通过对主角凯蒂深刻的剖析,讲述了一个关于背叛、救赎与自我觉醒的故事。

       女主角凯蒂因适婚年龄的紧迫感,对爱情的虚荣嫁给沉默寡言的医生沃尔特,却在婚后出轨香港政要查理。可沃尔特明知凯特并不爱自己却依然跟她结婚,婚后发现凯蒂出轨后,带她前往霍乱肆虐的湄潭府,这既是惩罚,也是自我毁灭式的报复。

       在生死边缘,凯蒂逐渐看清情人的虚伪、丈夫的深情,以及自身的庸俗,但沃尔特最终染病身亡,临终那句“死的却是狗”充满讽刺与悲凉。

       改变一个人的除了环境还有在一生中所遇到的人,在霍乱肆意的中国南方小镇,面对即将破裂的婚姻,以及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凯迪也走上了成长之路。修道院的一个修女去世了,凯迪决定去修道院帮忙,在与院长嬷嬷的几次交流中让凯蒂意识到,她可以跟院长嬷嬷行走在同一片大地上,处理世俗事务,却显然又活在一个你无法企及的高度之中。院长嬷嬷曾经对凯蒂说:“一个修女只是不断地祈祷耶稣还不够,她应该成为自己的祈祷者。”

       后来她在与沃丁顿的谈话中也逐渐梳理自己的内心秩序:“我又明白什么呢,生命是那么奇特。我觉得自己就像个一辈子都住在小池塘边上的人,突然间看见了大海,让我有点儿喘不过气来,但心里又充满了喜悦。我不想死,想活下去,于是感到一股新的勇气。我就好像那些老水手,起航驶向尚未发现的海洋,我的灵魂渴求未知的一切。” 为了感谢海关长的帮助她去见了满洲公主,被这位格格从一而终的爱情所迷住。明白了院长嬷嬷说的话:“记住,尽你的责任算不了什么,那是对你的要求就像你的手脏了就得洗一样并不值得称道。唯一重要的是去爱你的责任。当爱和责任合而为一,神的恩典就会降临于你,你会享受到超乎一切认知的幸福。”修道院的门最后一次在她身后关上。

         直至最后凯蒂在经历了情人的背叛,丈夫的报复,以及丈夫的死亡之后,待产的她有了对女性一生的认知。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更好的人生,就像小说中说的那样:“我想要个女孩,抚养她长大,不让她犯我犯过的那些错误。回想以前做小姑娘时的我,就会恨自己,又没别的机会。我要培养女儿,给她自由,让她靠自己的力量独立于世。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爱她,抚养她长大,不只是为了让某个男人因为很想跟她睡觉而供她吃住,养她一辈子。”当她说出这些话来察觉她的父亲僵住了。他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从女儿嘴里说出来,让他颇为震惊。也让读者为之动容和喜悦,她也认识到一个女性的成长任重道远。

         是啊,一个女性一生的成长总是带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困难和诱惑,所付出的代价也总是令人唏嘘和难以被理解,大众的偏见和教条式的规训也把女性的成长和教育置于过度要求的尴尬境地。只有大家尽早觉醒,独立,自强不惜,充满勇气的面对生活才是真正走向自我觉醒与救赎的道路。

        小说以雪莱的诗句为名,揭示生活表象下的残酷真相——爱情、道德与救赎皆如面纱,揭开后只剩赤裸的人性。毛姆冷峻的笔调下,凯蒂的成长并非彻底蜕变,而是矛盾的真实写照,她最终回归父亲身边,却仍无法摆脱欲望的枷锁。这部作品展现了毛姆对婚姻、人性的犀利洞察,被誉为“一部艺术的杰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