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李筱秋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过失心理学”;②“梦”;③ “神经病通论”又称“性学三论”
阿帕波特是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家。他概括精神分析学说五个观点: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力学观点、发展观点、适应观点。
一、分区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和意识两大层次。之间有前意识为中介。
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
前意识介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是一些可以由回忆进入意识的经验所构成。功能是警戒任务。
意识是心理结构的表层,面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和有关的心理活动构成。
二、关于人格结构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的构成是本我一自我一超我。精神活动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属于精神分析的结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达到力量平衡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基础。
属于本我的特征包含:①本我代表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结构;②遵循快乐原则;③要求是无约束地寻求快感。
自我的概念意味着:①按着现实原则而起作用的人格结构;②履行适应环境和个体保存的功能;③自我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
超我的概念意味着:①超我是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②遵循道德原则;③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教育的影响。
“超我”一旦形成之后,“自我”就要同时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等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考虑了“本我”本能冲动和欲望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可。
三、动力学观点
动力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核心内容。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
符合精神分析的动力观点的说法是:
①力比多不是个体惟一的心理动力,一是性本能、二是营养本能。
②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成为心理动力。这才是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观点的全部。
③精神分析从未忘记非性的本能的存在,精神分析理论所坚持的并非神经症起源于性,而是神经症起源于“自我”和性的矛盾。
随着他对临床观察分析的深入,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可以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人格动力关系得以阐释。一个人要保持心里正常,要生活的稳定、顺利和有效,就必须维持这三种力量的平衡,否则就会导致心理失常。
四、关于心理发展
弗洛伊德的发展观点是动力观点的延伸即对心理动力的动态描述。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本能欲望,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身体的不同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取快感,性心理发展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五、关于适应观点
符合精神分析的适应观点的说法是:
①个体常常不惜改变本我能量的存在或表达的模式,以求得到变相满足;(《梦》解释道性本能的应对方式之一--变相宣泄)
②自我保存本能,对现实中的一切危险及时予以反应,这种反应与人的认知能力、对环境的了解程度。
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真实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焦虑是冲突引起的结果,具有特殊的功能,能唤醒自我警惕,发现危险。
③正常人也会使用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无处不在。就是“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要顾及现实的压力。“自我”渐渐形成一种功能,调整自我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理解:①是由于个体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而产生的;②源于自我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和现实要求的双重压力;③是为了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钟友彬先生提出“认识--领悟疗法”
其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知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障碍。并认识到造成心理和行为的特点。通过领悟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正的目标。
我感觉钟友彬先生提到的认知领悟疗法和老师的自我成长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到最后的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过程也是相通的。从认知的提升到领悟最后修通。读书、跟随老师浸泡其实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心理健康指数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越来越自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