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汤老师
大年初一,与家人朋友一块儿到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
这两天,《流浪地球》的热度持续攀升,想来大家已经有所了解。电影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最吸引我的就是,带着地球一起走的设定。然后就很好奇能想到哪些方法带走地球。在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又是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应对这些变化的?这得开多少脑洞才能自圆其说呀。
观影结束,虽仍有疑惑,但并不妨碍影片带给我感动与启示。
1.关于电影故事
必须承认我看哭了。整部电影,泪点不少,但于我最大的感动在于连联合政府都判断大势已去,放弃救援计划时,仍有人抱有希望。比如,男主刘启就想到可利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与木星的氢气爆炸产生的力量使地球逃脱木星的捕获。而爆炸的产生就需要哪怕一星半点的火星引爆。顺着这个思路,带着这个希望,救援小队又展开了不懈的努力。
希望的星火就这样燎原,地球得救了,35亿地球人得救了。
非常喜欢《流浪地球》中的这段话
“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希望的价值在这个故事里凸显。
2.关于中国的科幻
《流浪地球》,被誉为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作品。虽然好评如潮但也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刷了好多评论,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说法:
关于国产科幻片,我们就当做是孩子写作业,它有进步就该鼓励。
自家的孩子自家爱。对于批评,不要当作情绪来体验,而是当作信息来经历。不足的部分,下一次修正。
但我们必须要争取下一次机会!
所以,关于中国的科幻,
我选择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