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子原创&《乒乓之缘》
文&颜克
一直都喜欢运动,大学时候的篮球比赛,学校每年的排球比赛,后来偶尔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各种运动都会一点点,但都技艺不精。这一两年,从舞钢开始举办马拉松之后,一直隔三差五早晨三五公里的跑步,晚上去健身房,偶尔还约朋友爬爬山。我的工作低头伏案的时间比较多,就鼓励自己多多运动,我喜欢运动后大汗淋漓产生的多巴胺带来的快乐!
周日下午,带画室的孩子们在祥龙谷森林水世界写生回来,把绘画用品放回画室,刚开大门儿准备放东西,有三个老人进来问着我,他们可以在这儿打会儿球吗?我的教室门前是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塑胶场地,最南边窗户边有四个乒乓球台,这里是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公共活动场地,寒暑假都会开门,平时关门。老人对我说,过来一个远方的朋友,带他来打打球,一直没有开门儿,正好碰上我开门。我说好呀,你们走的时候记得把门关上就行。
然后在我的教室放完东西我就走了,走完之后又发现忘带东西了,回来拿东西的时候看到两个老人在打乒乓球,那个闲着的老人倒是没有闲着,在拖地。我们的公共场地特别脏有很多的尘土和杨柳絮,因为是公共场合,人很多,有时候隔壁教室的武术老师会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有时候我带学生打扫一下,但还是很脏。老人就自己拿了拖把在拖地,当时我一阵感动,我觉得如果是少年,只会陪着朋友打球,不会去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我就主动过去告诉他,这里有人打扫,您不用打扫了,你可以休息一会儿,他说好着好,还继续在打扫,那么大一个场地,一半都被他打扫干净了。我整理好东西之后就过去跟他说,教室烧了开水,你们喝水了就来倒水。我接着说老师您不要打扫卫生了,我来陪您一起打球吧,听你们打球的声音就知道你们都是高手,我来学习学习,我也喜欢打乒乓球。老人就放下拖把和我打了一会儿球,然后他们另一个伙伴来了,看到他们可以组队我就走了。并告诉他我的门上有我的电话,下次来打球还可以给我打电话!
回家之后看到有一个微信请求,说他是今天的乒乓球爱好者,报了本名,杨某某。我说好的,杨老师,谢谢您今天教我打球,受益匪浅,下次您再来!
我第二次见杨老师的时候上午十点多,不知道他是不是过来打球,但看到他只有一个人,我正在上课也没顾上和他打招呼,我看着他,接着把上次打扫一半儿的卫生又继续打扫,场地里三三两两的坐着很多家长,估计都是在等孩子上公益班的。倒是没有人在意这个打扫卫生的老人。当然也没有人起身和他一起打扫。我下课的时候杨老师已经离开,女儿也跟着一帮大哥哥大姐姐撒欢,在干净的塑胶场地上奔跑,打滚,我没有制止她说地上脏,这么干净的场地,让孩子们玩去吧!
周五晚上快7点的时候,杨老师跟我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有时间打球,我说我现在就在活动中心,您来吧。过了五分钟他就过来了,带着球拍儿跟我说,如果你想学打乒乓球,楼上还有一个专业教室,我们去那儿打吧,我说好的。儿子在学书法,我就带着女儿,和杨老师一起到了楼上。这里有发球机,看着好专业。杨老师拿了一筐乒乓球。一个一个的发球让我打,这样的方式我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么专业的训练!固定的发球位置,杨老师一个一个发球给我让我打了几个之后,就亲自跟我示范发球动作,打几个动作还是不标准,杨老师就来拿着我的手臂给我捏动作,如此反复,我们打了四五框球,杨老师说我个别动作已经很标准了,我也觉得基本上能找到感觉,球的失误率也比较低,动作基本已经规范,他还夸我像夸小学生一样,说:“如果是小孩子,这一个动作就要练一周呢,你看你有点儿基础的,这一个晚上就掌握了。”我也非常开心,觉得有老师指导,真的是事半功倍,如果没有专业老师的亲自指导,专业的示范,我再打两年估计也就这个水平,这样反复练习,掌握好动作要领之后就觉得打的很轻松,顿时感觉乒乓球也很听话了。
杨老师教我,首先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曲。左脚比右脚高出半个脚掌。肩往下沉,右手执拍儿,把球拍儿的把与手臂呈一条直线,但手臂还不能僵硬,挥拍儿的感觉,用他通俗的话来讲,就像人在前面,你呼他一巴掌,然后固定到眼前的一个位置。到眼前的时候,球拍儿直线的位置在眉心的正中间,不能高于头顶,身体转正不能拉出左肩,挥拍接的时候不能低于腰部,基本是一条弧线,落拍的时候自然回到准备动作,到顶部的时候球拍儿的位置在乒乓球台中间偏左,有十公分。在转体的时候重心左右移动,屈膝,含腰,收腹,扭腰,如此反复练习。用重心来控制球,有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练习基本功的时候要有节奏,不用发力,形成肌肉记忆。身体重心一定要低,协调,把球拍想象成自己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很薄的撞击……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杨老师为了我能反复纠正自己的动作,有时间多做徒手动作,锻炼肌群,固定动作,打球中不易变形,还给我录了小视频。当杨老师拿出录视频的三脚架的时候,我看着很熟悉,非常像我们画画用的三角架,杨老师说这就是我小孙子的画架坏了,他就把一个腿儿重新安装,然后把上面夹画板的夹子变成了可以夹手机的夹子,用两个螺丝钉固定两个夹片,中间还按有胶皮,这样一来手机可以稳稳的夹在中间。杨老师还非常认真的给我讲解刚我们用来捡球的设备,他的小发明,一个黄色的废旧的小桶,锯掉一半下面用皮筋儿一个一个的绑好略窄于球的平行线,竖线中间又铁丝固定了一条横线,然后桶的底部朝上,挖开了一半儿的口,这样球从两个线中间可以压到桶中间,不用弯腰,这些球儿就捡到手了,再从顶部的开口倒到盆儿里。每每一盆球练习完后,我和儿子女儿一起弯腰捡的球还没有杨老师一人捡的多。我不得不佩服老人的生活哲学,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东西和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动脑筋的小发明创造,真的让我由之敬佩。
下楼的时候,我把东西放在我的画室,儿子看见画室门前有一个空矿泉水瓶,一脚踢过去,差点踢到正在练太极的人群中,小孩子就是淘气,我慌忙跑过去把矿泉水瓶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老人就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以后看到垃圾捡起来,不是再踢一脚,不要让妈妈去做这些事情。我们在说话的同时,小女儿又在门口儿踢一个空矿泉水瓶,真是哥哥做什么,妹妹就是哥哥的复制,我就说小艺,快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女儿倒是很听话,捡起瓶子去扔。作为妈妈,作为老师,这些生活的艺术和哲学在杨老师面前我自叹不如,锁门的时候,我送给老人两个我做的陶艺,可以当花盆养多肉,我想杨老师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他刚刚批评过孩子,孩子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女儿看我送给杨老师两个花盆,又跑过去拿了一个陶瓷的罐子说:“爷爷,爷爷,爷爷,这个也好看,我再送给你一个回去养花!”我们都笑了,小孩子真的是我们的复制品,三岁的女儿这么可爱和真诚的表达,杨老师有点为难,我说:“收下吧,这个是小艺送的,一定收下!”杨老师就欣然接受,并对女儿说谢谢!
到家以后给孩子洗漱完,我看到杨老师发来说他剪辑好的视频,他还会剪辑,我都不会,还有对我鼓励的话:第一次练习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多练习会做更好的!
我感动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落下来,想起刚开始练球的时候杨老师说我的球拍不行,都是小孩子们玩的,给我拿了一个比较好的,接球的感觉立刻不同。他说自己打可以贴个好点的胶皮,并很认真的让我试了练习室里好几个球拍款式和重量,让我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款式和重量,回头再帮我整球拍。我说多少钱我付钱就好,他说不用,我说那怎么行,到换的时候再说吧!我们才第三次见面,对一个乒乓球爱好者,杨老师这么热情用心的对待我,像教小孩子一样,让我这个当老师的有愧于心,如果我能如此对待我的每个有绘画兴趣的孩子,将来能出多少艺术大师啊!
我想起刚看祁林分享的《美学是什么》一书中写到:“比如说莫扎特六岁就会自己作曲,艺术家究竟是天才的自然生成,还是文化塑造的结果?我想可能没有一个或此或彼的一个答案。即便是莫扎特被公认为天才,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历史的话,会发现莫扎特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从小接受了音乐的熏陶,所以音乐才是他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不可获得的童年的成长环境。设想一下,如果他生在一个与音乐隔绝的农民家里,也没有乐器把玩,也没有家庭音乐会,也没有那么精通音乐的家人和朋友,那么他还会走上音乐的道路吗?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也许在那样一个家庭环境当中,他的音乐天才就被掩没了。历史上可能有太多具有音乐天才的人,因为没有生活在一个音乐的环境当中,他就没有成为第二个莫扎特,或者在莫扎特之前,就成为另外的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我们不要太关注天才,而要更关注文化塑造。
因为我们自己究竟是不是天才,我们自己是不知道的,甚至我们的父母、老师也不知道。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去努力,不断地去尝试,同时要不断地利用我们自己周围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
如果机缘巧合可能我们的天才会被激发出来。到那个时候,可能大家都会说你是天才,而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天才被激发有多少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
我希望妖妖之陶的画室能成为孩子们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能在孩童时期在孩子的内心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也许有一天它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或者艺术鉴赏者,能感受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能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成为美的传播者和创作者,那我们生活的世界该有多么的美好!这也是我喜欢少儿美术的原因,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我是个孩子时就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却花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孩子一样。我又在翻看今天孩子们用线描创作的大鱼,那纯粹的表达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真的像大师一样!
睡觉的时候摸着我有点疼的右手小臂,这一天早上6点起床跑步5公里,十点的时候又打了半个小时的羽毛球,上午垭口上课,下午朱兰上课,晚上又回垭口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手环显示快两万步了!今晚,一定可以睡个好觉,做个美梦,或者梦里继续练习乒乓球吧!
2019.7.6 凌晨2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