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这是一篇旧文。当时,2016年年初的时候,“史学天才”林嘉文自杀的消息让人唏嘘,也引发热议。我不是个爱凑热闹的人,但忍不住触事引议,凑在一起聒噪聒噪,跟大家分享想法。我一贯不思进取,对那些大红大紫的事不能说不屑,至少是不以为然。人各有志,也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不想说服谁,也不必为自己不同意的事改变自己,我只是认为不同的观点交流交锋,常常是很有好处的。
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就被誉为“史学研究天才少年”,已出版了两部很有深度的专著:《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和《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看看这标题,挺有专业范儿吧。而且请注意,是“著”耶,也就是说不是一篇文章,是一本书!要知道,人家只有17岁呢,你我17岁时在干啥?奋战高考呗。反正我是然后在18岁时落榜。
著名历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盛赞林嘉文为“解放后如此年龄著书写宋史的第一人”,“解放以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作者”!啧啧,的确是天才。
人们痛惜林嘉文,并深入思考原因。从个人角度,他没受过挫折,自尊到了自负,因而经不起打击;才华太高,世界却没有给他足够的驰骋空间;感觉敏锐,看清了自己的局限和宿命,失去了人生方向。从教育角度,中国教育重知识轻人文,重术轻道,人成为汲取知识的机器,而非具有完整的人格。等等。说得都很有道理。
我是自己曾经痛恨的“心灵鸡汤”的制作者,更愿意从人生这个角度看待问题。顺便说点闲话。这段时间,我用来发表文章的一个读书群对我很是反感,说我“天天来卖鸡汤,烦死了。”良言总是逆耳啊,我看了还真有点儿不高兴(天天教人“修行”,自己素质却还这么低),因为我觉得我的那些思考和感悟都是心血的结晶,是希望能提供给读者一点有用的参考的,我倒是更愿意写天下大事、古往今来,但我现在认为这些作为爱好可以,不能指导生活,而生活才是我们最值得多用心的事,所以呈现出来给读者。后来也深刻责备自己听不得异见,犯了自己始终憎恶的毛病,在提出尽量增加鲜活素材、论证更加严密的自我写作要求后,又给自己戴个高帽:我不是心灵鸡汤师傅,我是心灵专家。嘿嘿,这个词儿挺高大上吧,这回心里舒服多了。
接着说。对于林嘉文的悲剧,真是不该用任何调侃的语气,人的生命如此宝贵,更何况是天才。换句话说,天才与生活,哪个更重要?我觉得毫无疑问,生活更重要。为了好好生活,我们可以不当天才,庸人的生活不见得输于天才;即使是天才,也要先好好生活,别的都要往后排;天才了又如何,重点还是要生活,而不是别的,比如事业、地位、职称、专著、研究成果,etc.
为了让例子再鲜活生动一点,也顺便吹嘘一下我自己,讲讲本人的辉煌历史。从小学到高中,鄙人也被称作“天才”呢。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连第二、第三的时候大概也就两三次。特别是高一500多人,我比年级第二高42分,比本班第二高92分,几乎整整一科的成绩。那时候我那个趾高气扬啊,虽然是班中唯一一个衣服带着补丁,但气质高贵得不可一世哟,谁见我不得啧啧致敬,就连我惹到了那半个黑社会的邻班同学,一听是我,都主动找我道歉、套近乎。
但是,我这个常怀仲永之伤的“天才”又如何?!挡不住我没考上大学,挡不住我磕磕绊绊的职业历程,挡不住我的草根与平凡。还好,挡住了我没有去自杀,而且越来越热爱生命,天天过得很有滋味的赶脚呢。生活是一个超越天才可控能力之上的、极端复杂的事件,天才解决不了多少生活问题;生活没怎么把天才当回事,同理,也没把那些英雄、伟人、巨子当回事,它就按照它自己的规则,冷静地运行着,顺之者舒服,逆之者难受。你是选择舒服的生活,还是要难受的生活?
生活是一门学问,是一部专著,是一本大书。人们学这学那的,唯独忽视了学习“生活”这门学问。人讥我“鸡汤”,我笑人“谬矣”;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我们有幸修成人形来到天地之间,宇宙的熵不可逆转地在增加,时间之箭直指末日,只有一次的生命何其宝贵,什么能比好好过这一生更重要?对你我普通人来说,别信那些硕大无朋的高标,潜下心来好好生活吧,生命的唯一意义,就是生活。你当然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定位在洞悉世界、泽被人类上,可以追求辉煌的事业和荣耀的显贵,但要牢牢立足和抓住一个前提:好好生活。世界、社会需要天才,个人的生活不怎么需要天才,不一定要当天才,庸人的日子一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当天才的生活未必有多好。
曾读过西班牙先锋画家达利的《达利天才日记》、德国天才哲学家尼采的《我为什么这么聪明?》,瞧这霸气的标题,你觉得他们正常吗?他们的日子能好到哪去?达利偏执狂热地做出格的事以引人注意,尼采呢,没有朋友,连亦师亦友的瓦格纳都绝了交,一生抑郁,自顾自地发疯去了。
再简要讲讲被称为“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的生活。2014年,讲述霍金和第一任妻子简·怀尔德故事的电影——《万物理论》上映,在人们对两人25年相濡以沫好评如潮的同时,简接受媒体采访却透露了她深深的痛苦。霍金绝对以自我为中心,自觉智商高人一等而冷漠自傲,对正常生活漠不关心而越来越忽视家庭。她说,“那该死的物理成为了史蒂芬的偶像,有时候他会花一整个周末的时间坐在轮椅上,像罗丹的‘思考者’那样,孩子们在他轮椅旁晃来晃去,他却完全注意不到。”霍金成名后,夫妻之间也出现了裂痕,伟大的天才禁不住护士小姐的诱惑,堂而皇之地搬出家与情人同居去了。天才又怎样?照样还要生活,而且照样一塌糊涂地生活。
我不是因自己平凡要故意贬低天才,也不是说天才的日子就一定会有问题(事实上,谁的日子没有问题呢?),而是想说明天才首先是人,首先要生活,非人的天才,不要也罢;好好生活,凡人做得绝不比天才差;生活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均大有可为,而凡人在这方面反倒更有优势些,君不见,抑郁症患者多是高知?不论是天才还是凡人,都该好好学习怎么生活。
天才对世界和社会的贡献当然是十分重要、毋庸置疑的,我们崇敬他们、感激他们,但回过头还是要研究研究怎么过好自己的日子。我也曾试图站在世界上面看万物理论、看芸芸众生,妄想着扭转乾坤的宏大抱负,可惜终因不是天才而越看越迷茫、越郁闷,理想撞得遍体鳞伤。后来慢慢发现从“人”或者叫做“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片崭新的思想天地和生活空间,几乎变成了钱理群先生所批判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倒觉得,这虽属理想下行,却并非精神滑坡,而是理智升华。每个人都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这是你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其余的所谓事业、贡献,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相反或者相悖。天才也好、凡人也罢,辉煌与平庸,都逃不掉生活的范畴和法则。前段时间听一位老友谈起他们单位领导:“听恭维话很是受用,说起话来拿腔拿调。唉,有什么呀,不都是在单位这个锅里捞饭吃嘛。”是啊,人分N等,其质一也,不过都是讨生活罢了。
人说到底,要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