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看到一位老同学在朋友圈里怀念我们已经故去的一位老师,虽然已经离开校园很久了,但是,想起那位老师的逝去心情还是很沉痛,老师永远微笑着给我们解答问题,从来不用我们死记硬背抄写笔记的他,却总能让我们在他的课堂上收获宝贵的知识、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人生经验。是的,老师的人生定格在了56岁,但他对学生们的认真负责永远对得起大家叫他一声“老师”。
突然想到曾经中学时代的老师,她很年轻,当年做我们班主任的时候,她才25岁,但是,从来不抱怨工作辛苦的她,在前段时间住进了医院,得知这个消息,我们第一时间跟老师取得了联系,看着她在朋友圈里积极乐观的分享着住院时的情况,她和病友一起玩游戏,彼此互相鼓励,病痛缠身还依然关注着自己的学生,她告诉我们不要担心,保重身体。不严重么?可我明明在她晒出的病历里看到了“癌”这个字。
两位老师在病痛中都选择了积极乐观,并且向学生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他们对我们的“言传”早已经在我们离开校园的时候结束,但“身教”却影响了我们以后的人生——为人要乐观向上、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然而,教师在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成“引导、合作、支持、监督”的朋友角色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禁让人感慨一句“教育怎么了?”
近日,多条教师打学生的新闻引起人们热议和讨论。
事件一出,很多人开始纷纷指责老师道德败坏,责骂的声音甚至直指整个教育界。这几位老师的行为和善后方式固然有错,但初衷没有错。孩子不是无缘无故被打的,上课不听讲,不配合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这样的行为作为他的老师难道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要任由他不学习,不听话?显然,任何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都不会不管不顾。但是新闻中这几位老师的做法的确有些过激和不妥。
学生犯错,该不该罚?怎么罚?处罚后的后果谁承担?这一系列担忧使得老师们心生胆怯,更使得“老师”这个职业一度成为了敏感词汇。
罚!应该罚。如果孩子犯了错老师也要纵容的话,将来孩子走向社会,分不清是非黑白,他将要接受的处罚会比在学校里接受的更严重。
但是,我们怎么处罚才最合适?
新闻事件中的老师们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负责而进行的处罚,但毕竟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老师在选择处罚工具和方式时,不妨效仿一下古人和过去的老师,用戒尺打手心或者罚抄课文,一则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二来可以让他对所学知识有深刻了解。
处罚要掷地有声,讲究方法,适当的严格对孩子是有好处的。毕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改进,而不是要伤害他们。
作为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当孩子在学校犯错误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是老师冤枉自己的孩子了。作为家长,在孩子跟自己反应自己被老师处罚的时候,首先要冷静的与孩子交谈,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一定要跟老师取得联系,做好沟通,双方相互配合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指责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只有家长和老师双方都努力去做,才能改正孩子的缺点,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造成老师与家长矛盾的最主要的因素来源于社会,网络上那些拿孩子出气的老师、那些不负责任的老师被曝光后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但这并不能意味着,教师这份职业不值得尊敬。
坏了的只是那一部分被曝光的人,而生活中,大部分老师依然兢兢业业的在为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而付出。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做老师的,每天看着他们在群里讨论如何解决孩子们遇到的问题直到深夜还没有停止,那份认真让人尊敬。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更需要适合的教育方法和良好的沟通。
老师与家长,本应该是站在同一个战线上,而如今却成了对立的两面。我们应该去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更不是将矛盾扩大。坏了的是一部分人,是制度。“教师”依然是值得尊敬的。
“坏掉的是个别的人,不是这份职业!”
“你把孩子放到学校,就请相信我会为他负责;你坐在我的课堂里,请你为了自己的前途,认真听讲”,不为自己负责的孩子才会让老师和家长忧心忡忡。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他自己。
希望那些刻意伤害学生的低素质的老师得到严厉的处分。
但也希望那些兢兢业业的老师能够重新得到尊重。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