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小裁缝拉吉,巴特拉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米塔,经过努力终于抱得美人归,结婚后,小日子蒸蒸日上,开了独立的成品服装品牌店,家里收入日丰,雇有员工和女佣,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美丽的女儿皮雅,吧特拉。
随着皮雅,巴特拉的长大,女儿的教育问题,成为妈妈心里的重中之重。电影中的母亲米塔,有着绝大多数母亲的忧心忡忡,望女成凤的心情和略微神经质的絮叨。如果,我的孩子不上一个好学校,将来就不会考进好大学,没有好的前途,被同龄人比下去,过不上好日子,直至堕落吸毒。如此的絮叨,也只有深爱他的拉吉可以承受,并且只有帮心爱的老婆实现梦想了,当然,也是为了孩子,谁又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在我们国家也是一样的,可以理解。
为了孩子,夫妻俩决定搬家,搬到富人区,才可以有机会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小学的学前班。搬到富人区,才发现,富人区大人和孩子很少说印度语,都是说英语,你说印度语,大人不是懒得理你,就是冷眼看你,
孩子也被家长管的不跟你孩子玩。果然,崇洋媚外这东西不只中国有,印度原来也是如此。用咪蒙的语气,就是,这他妈的,还做不做印度人了。就如同一个外地人去上海,北京大城市,不说上海话,不说点京腔,乡窝宁,晓得伐。
办Party,请邻居坐客,吃鱼子酱,照片P图一家三口假装去欧洲旅游,发朋友圈炫富。总算被邻居接受了,报名吧。一大早上去,才发现前面已经排了253个人,名字还不定能报上去。没关系,没门道,你就是报上,你家孩子也上不了学。朋友给出主意,孩子在上学前班前,还要再上一个培训学校。
上午10点数学课
中午12点学游泳
下午2点学英语
下午4点学礼仪
下午6点学艺术欣赏
这到底是幼儿园学前班呀,还是大学课程啊。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看着没有,各国小朋友都是一样的。所以,中国小孩一放学,上各种课外班,补习班,你能不给孩子报名吗?你不报名,你家孩子就输了呀!
培训班上了,孩子努力了,大人努力了,没用,还是没有被名校录取。因为,孩子的父母只是个小业主,开小服装店的,在这些名校看来,这种家庭的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考不上明牌大学,就进不了外企,进不了外企,就不会有好的生活,最后就是神经质妈妈的话,就会堕落吸毒,这是神马种族歧视呀?
写到这里,不禁感叹,今年一个农村丫头考上了北京大学,母多病,父打工。这丫头,写了篇文章,感谢贫穷。这该让印度这帮势利眼看看,我大天朝的真人励志,我大天朝还好,有地域黑,没有种族歧视。哈哈哈哈哈
怎么办?我们可爱的小皮雅,总得上个名牌学校吧。又有人出主意了,得理文法学校,有些名额指标,是给贫苦的下层人们的孩子的。拉吉和米塔,这对夫妻俩,整了贫困人口的假证明,为了防止学校调查,带着孩子,搬到贫民窟的地方住一个月,应付检查。
换下名贵的服装,买了地摊货的衣服,一家三口乔装打扮,拎着大包小包来到了贫苦人居住的地方。迎接他们的是随地可见的肮脏的垃圾屎尿和主动走上前帮他们提行李,有着黑皮肤的邻居们。拉吉和米塔,防备着拒绝了邻居的好意,住进了时常出没老鼠,简陋不堪的房子里。
房子住的甚是揪心,还时不时的停水,这不拉吉,巴特拉又被困在自家的厕所里了。我就服了印度人,你们就不能用点卫生纸吗?非要用水洗手指?!水,拉吉让米塔出去借水,由于米塔前面的鄙视,邻居们都不借她水用,这怎么办呢。雷锋总是有的,看上面照片,我们的雷锋同志出现了。他叫,西拉姆。
西拉姆呵斥了这帮小市民的小人行径,倒了大半桶水给米塔和拉吉救急。拉吉和米塔在这贫民窟终于是交上了朋友。两家孩子,也都报了同样的得理文法学校,米塔又热心的教西拉姆的儿子学英语,两家人相处的其乐融融。
有人告得理文法学校,富人占用穷人的名额上私立学校,辛沙妮娅校长派人到贫民窟调查,拉吉在西拉姆的帮助下,顺利过关。但是上学,还需要两万五千块钱,这钱对拉吉来说不是事儿,对穷人西拉姆来说,就只有去贷款了。可爱的西拉姆看拉吉又没工作又没钱,生怕拉吉干出点傻事出来,总是盯着拉吉。拉吉半夜三更偷偷跑去取款机取钱,被西拉姆拉了回来,西拉姆怕拉吉为了孩子偷盗,在大街上用自己的身体故意碰瓷,被车撞了,车主陪的钱,西拉姆叫拉吉拿去给孩子上学用。
西拉姆碰瓷这种行为不对,但是,这种仗义每多屠狗辈,在西拉姆身上得到完全的体现。
百折千回,终于到了抽签决定孩子是否上好学校的时刻了。辛沙妮娅校长暗收贿赂,暗箱操作,小皮雅被录取了,而西拉姆的儿子落选了。
小皮雅上了美丽的,设施齐全的私立学校,而西拉姆的儿子只有去上简陋的公立学校。
拉吉和米塔于心不忍,到公立学校,看到一群可爱聪明的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夫妻俩捐助些钱帮助学校改善环境,被学校师生记在心里,并告诉了前来打听是谁资助了自己孩子的西拉姆。
当西拉姆找到拉吉家,发现他们是富人家庭,得知自己孩子上私立学校的指标就是被这帮富人占有的,一气之下跑到得理文法学校准备告状。可他看到小皮雅在学校热情的向他打招呼,叫他西拉姆叔叔,走上前拥抱他。西拉姆,心就软了,孩子真是没什么错啊。
西拉姆不告了,可是拉吉良心上受到谴责,自己跑到辛沙妮娅校长那里坦白。辛沙妮娅校长直接不承认有贿赂一事,直接说,本来穷人的孩子就不在私立学校考虑之处,只是为了社会名声而已,辛沙妮娅校长也说出了自己感慨,“我的母亲在这所学校做女佣,我得以在这所学校上学,但是,却从来不被这里有钱人家的孩子认同,我要帮他们写作业,才被他们邀请生日聚会,然而,只能坐在角落里看他们玩,没人搭理”。
有钱人与穷人的等级划分,不用政府,在这些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西拉姆的儿子即便能在这里上学,能否过了心里这道坎呢?可是为了孩子,西拉姆也说出这样一段话,我家祖辈都是穷人,我的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就只能穷,只能给你们这帮富人打工,被你们这帮富人鄙视,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改变命运!
这是呐喊!
在学校的聚会上,拉吉暗中叫公立学校的孩子上台表演,穷孩子唱着歌,跳着舞,敲打着用塑料桶做成的鼓,完成了精彩的演出。拉吉现场为这些穷孩子说话,虽然有人赞同,但是大家都怕自己的孩子被顶替出去,没人愿意给他鼓掌。
富人人性的自私与冷漠,影片展示的淋漓尽致。
故事的开头是什么,是拉吉和米塔的爱情啊。此时,爱慕虚荣的米塔,处处为女儿着想的米塔,略微神经质的米塔,一个人站起来为自己的老公拉吉,巴特拉鼓掌。拥有此妻,人生足已。
最后,夫妻俩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上学,这样会带动大批有钱有良心的印度富人来关心公立学校的教育。
这里佩服他们人性善的一面苏醒,佩服他们身先士卒的勇气,更为可敬是的西拉姆仗义每多屠狗辈的精神!
相比印度,中国的公立教育还是比印度强,但是,印度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时时警醒这个国家会日渐强大,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