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出身最低的两位了。刘邦发家之前是沛郡一户农民刘太公家的穷儿子,而朱元璋更惨,还曾迫于生计做过几年乞丐。但两人同是草根出身,却有本质的差别。
刘邦,字季,出生于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或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沛郡丰邑县人。
《史记》记载,刘邦的母亲“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很显然是司马迁为了美化汉高祖刘邦的形象而故意这样写的。刘邦从小就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而且还不爱劳动,经常被刘太公训斥。
年少时的刘邦非常仰慕魏公子信陵君的为人,甚至还想投靠在信陵君门下,但正去投奔的路上,突然就听闻信陵君死了。好在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召纳了刘邦,两人一见如故结为了知己,但魏国被秦灭后,张耳成了通缉犯,门客们也都散去,刘邦自然也回到了老家。
这段看似不起眼的经历,但对刘邦的影响却可能是非常之大。信陵君门客众多,懂用人会用人。刘邦仰慕信陵君,千里迢迢的去投奔;可见刘邦亦将信陵君当作偶像来塑造自己,却没想到刘邦走在半路上信陵君死了,最后被张耳所召纳。
回到了老家后刘邦就做了沛县泗水亭的亭长,可见刘邦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而且很多发小兄弟都愿意跟着他干,这群人中很多后来都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功臣,比如说樊哙、周勃、夏侯婴、曹参等人。
但还在沛县的时候这群人原本不是卖猪肉的屠夫,就是驾马车的车夫,甚至还有吹丧的。总之都处于社会最底层。包括了战无不胜的“兵仙”韩信,也曾是遭受过“胯下之辱”的市井之徒。
这样一群人为何到了刘邦的手上就都成了独当一方的大战?这是因为刘邦会用人,敢于放手去用人,他们才能在一次次的战役中成长起来。
刘邦继位之后便曾说到:“论带兵打战管理军队。我不如韩信,论激纳赋税治里国家,我不如萧何,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但是我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他们都为我刘邦所用,是我把他们的所长融合在了一起。”
刘邦能胜过将门出身且天赋出众的项羽,从一个农夫一个小小的亭长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帝,正是因为他会用人的功夫。那么朱元璋呢?他的成功方式就和刘邦截然不同了。
朱元璋并非像刘邦一样,在一开始就做了小头头。朱元璋参加起义时,不过是一个小兵而已。他凭借作战的勇猛,还有头脑的灵活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拉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其中包括了徐达、周德兴、郭英这一批早期跟随朱元璋的得力干将。
朱元璋手下的能人也很多,比如说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等,那都是一等一的名将和智囊。但朱元璋和刘邦不同,他的很多重要的战略和战役,都是自己制定,自己带兵打的。
假如在垓下之战,韩信没有来与刘邦合围项羽,而是拥兵自立。那么项羽可很能就会像在彭城之战一样击溃刘邦,但是韩信终究没有背弃刘邦。而在朱元璋这里,无论是称帝之前还是称帝之后,他的手下都没有人可以背弃他。朱元璋自己就非常骁勇善战,相比于用人他用自己反而更多一些,所以说刘邦和朱元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一个是借别人之手打的天下,一个是靠自己的双手打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