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xiéháng),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词语汇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翼翼,形容鸟飞翔的样子,具有一种闲适从容之态。载,语助词。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怀游,眷念于远游。依,依恋,留恋。。
遇云颉颃(xiéháng),相鸣而归:颉颃,鸟上下翻飞的样子。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遐路,远去的道路,指天空。悠,远。性爱无遗,天性喜爱而不愿舍弃(旧巢)。
意译:归鸟翩翩自在飞,自由翱翔任飞飞。如今已无远游志,每见丛林情依依。上下翻飞因云阻,相呼相唤结伴归。青云之路虽诱人,天性恋巢难舍弃。
这首诗分四章,第一章去林;第二章见林;第三章相林;第四章止林。采取“比”的手法,以“鸟”喻“己”。借鸟儿的眷恋林木,倦飞知还,道出诗人归隐的心事。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人照样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家乡。落叶归根,诗人总是要归还故乡的。
二章写见林。“虽不怀游,见林情依”,谓鸟儿并不想远游,所以当它在外飞翔时,见到林木辄思栖止。“遇云颉颃,相鸣而归”,意谓鸟儿们颉颃云间,鸣声上下,唱着歌回来了。“遐路诚悠,性爱无遗”是说虽路途遥远,但性情爱恋林木,不肯舍弃。陶渊明仕宦在外,感到“一形似有制”,但“素襟不可易”,体现了喜爱自然的本性。
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漂泊无依。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翼翼归鸟”其实就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田园。就如《饮酒二十首》其七中所写,那只“日暮犹独飞”的“失群鸟”,终于找到了一株“孤生松”,所喜“劲风无荣木,次荫独不衰”。在“世极”的东晋这一孤生的松荫也足以避风雨,托身家了。至此,诗人甚至把纲上到最高处:“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陶渊明与鸟恍如一物,鸟之于山林,恰如陶渊明之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归宿之处。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意象。陶渊明因追求进取而迷惘,而又在迷惘中追求光明。他笔下的“翼翼归鸟”也最具有深度及人格力量。它既非祢衡笔下的名贵之鸟,恃殊世之才;也不同于阮籍笔下的云间玄鹄,抱超尘之志。陶渊明诗中的鸟是“见林情依”,“欣及旧栖”,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飞回旧巢栖宿的归鸟。“翼翼归鸟”,乃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对当代人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人生启示。陶渊明的人生转换及生存方式,从形式上,不一定值得效仿,而从其精神实质上看,他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