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0-20原则
以一个工作日为单位,50%的时间要用在得益于长期发展目标的事情上;30%的时间要用于完成中期目标的事情上;20%的时间用于完成未来3个月内需要完成的事情上。
·“一进一出”原则
通过替代原则避免混乱的状态,这有点像现在提倡的“轻生活”,如果感觉自己拥有了太多东西,搅乱了生活的节奏,徒增了压力,不妨尝试一下,买了新的东西,就将旧的东西处理掉。
·“一个篮子”原则
处理问题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用一个“篮子”应对所有的事情。怎么解释呢?就是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在同一个地方,这会让人感到好应对一些,即便在任务很多的情况下。为此,我们就要尽可能减少接收新任务的“篮子”,以免应接不暇而拖延。
·单任务原则
很多人把自己视为多面手,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我们在多重任务同时进行时,其实只是在一段时间内迅速地把更碎的时间分给这些任务。真正投入一件事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与其让自己着急忙慌,不如一次只做一件事。
·认清首要任务
每天睡前或早起后,列出这一天内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两三件事,优先处理它们。这样一来,就算你这一天只做了这几件事,效率依然很高,而非浑浑噩噩。
·设立有效的目标
好的目标都是SMART的——精确(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现实(realistic)和及时(timely)。设立SMART目标能帮你设立有效而并非不可及的目标。
·四象限法则
把任务分布在4个象限: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重要且紧急。除掉不重要不紧急的任务,把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推迟,在重要的事情变紧急前做完。
·立刻行动法则
把“立刻就做”当成战胜拖延症的四字真言。把决断时间控制在60秒以内,遇到事情马上决定。学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决定,不因犹豫而拖延。
·先做最不喜欢的事
英语里有个说法是,如果你一早起来先吞了最不想吞的青蛙,那么你会觉得接下来发生的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所以,先把最不喜欢的事情做了,就会有一种攻克难关的快意感。
·只想好下一步
不要一开始就把要完成目标的每一步都想好,那样很容易犯完美主义的问题,因计划不周而拖延。最好的办法是,只要想好下一步怎么做就行了。
·(10+2)×5法则
做事时以10分钟为周期,每个周期间休息两分钟。1小时重复5次,既可以保证目标明确,又能保证精力和体力不透支。在这些2分钟的间隔里可以喝水、去厕所或去看看窗外。
·提前最后期限
接到任务后,把最后期限往前挪一段时间,然后把任务分成几个阶段,计算好完成每一部分需要花费的时间,一点点按部就班地完成,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因目标过大而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继而导致拖延。
说了这么多,剩下的就看你的行动了!
分享《超级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