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是前一天晚上十点发微信过来说要去草荷塘看荷花的,那会儿我正闷闷地看着书,迷迷糊糊也不知道和她聊了什么,放下手机才想起来,草荷塘我去年是去过一次的。
想努力从记忆里搜索一些当时的细节,但是似乎头脑有些不太清明,总有一些细节和管秘看梨花那次有冲突。毕竟年纪有些大了,刻意回忆,头脑就会混沌,不过混沌归混沌,俗话说“眼前的事情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忘不了”,这个句子用来形容我这个刚过三十但是内心极老的人是再合适不过了。
从前在二中读书,每周总要坐一个多小时的班车,旅途中约莫也有路过一片荷花田,印象里那片荷花田并不大,荷花也总是三三两两地从车窗外一闪而过。不知道荷花是否也有早开与晚开之分,因为少年时对那片荷花的记忆似乎在九月初,但草荷塘的荷花好像开的早一些,在六月末就已经尽数开放了。如果不是花期的问题,那一定又是我记忆力衰退或者产生了时间错觉。
去年去草荷塘的记忆确乎是不太清晰的,因为有记忆冲突,总是记得那条路怎么也到不了头,车子越开越绝望,就好比是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而上,没有目的的前进总是让人担惊受怕的。直到一大片荷花突然在眼前豁然开朗,才惊觉方才耗在路上的时间是没有被辜负的。
当时的时间依旧不太记得,可是那时的水塘确实是一片荷的海洋。花里白色的居多,粉色次之,还有些粉白相间的,很是好看。看荷花也讲究个角度和距离。由近及远,眼睛似乎容纳了真实又虚幻的整片天地,会瞬间感受的世界的广博;由远及近,便仿佛从无边无际中慢慢进入一朵花里,单单徜徉在花瓣上搁浅着的露珠间,又会一刹那品味到生命的静美。
古往今来,歌颂荷花的诗词有很多,周敦颐的《爱莲说》颇负盛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的是荷花高洁傲岸的情操;李商隐在《赠荷花》中有云:“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说的是荷花的自由浪漫;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工笔细描更是耐人寻味:“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说的又是荷花的姿态。当然,借荷花伤怀的也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亦或是“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可见,荷花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极可爱的。
当然,以荷窥人也是很有意思的。全开的荷花热情妩媚却不奔放,像极了那些才华横溢却又进退有度的人;半开的荷花娇羞优雅却不惹眼,好似那些聪慧细腻又知性内敛的人;花骨朵儿最是低调,它静默谦逊又翘首以盼,倒似那类等待风雨洗礼,而后枝头绽放的翘楚。
只不过看一场花事,不知道又哪里来的这些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