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北大教授韩毓海著作《马克思传》,有几点很有感触。
1.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出生在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五代都是犹太拉比,母亲是荷兰血统,追溯几代都是欧洲的犹太拉比。马克思的姨妈嫁给了菲利普家族,就是生产剃须刀、洗衣机的巨商。
2.1872年2月,马克思给他的表兄弟奥古斯特·飞利浦写信:给点钱印《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吧!奥古斯特很快回信说;“作为表兄,别说这点钱,更多的钱都可以给你。我们犹太人重视钱,也重视学问,像你这样的大学者,本公司各方面的资助原本都会有的,但是,鉴于你的立场,这笔钱不会给。
3.马克思是从一名”拿破仑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拿破仑运动的失败正是马克思重新思考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4.普鲁士总理康普豪森一上任就邀请马克思入阁出任财政部长或普鲁士银行行长,卡尔·马克思博士本来可以成为马克思部长、马克思行长,而马克思拒绝了,他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命运、忠于自己的现实、忠于自己的思想。
5.马克思反对资本主义,反对资本支配和奴役劳动,但马克思并不反对资本。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认为中国的资本实质是保有“公共资本”,而西方只有“私人资本”。
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这样的道理:只有在战争与金融结合在一起时,资本主义才能将全世界踩在脚下。而美国正是这样做的。
7.马克思的好兄弟给他留了838英镑的遗产,马克思拿着这笔遗产去炒股,结果又赚了400多英镑,据说当时他买的是摩根家族当时在伦敦经营的美国债券。
8.马克思认为,人只能用思想交换思想,用爱来交换爱,而用数字来衡量一切,衡量大小,却排斥了只有“质”才能决定价值的想法,这就是“交往”与“交换”的不同,而这会导致一个致命的结果:使金钱成为社会评价的唯一尺度,而它必然会造成的就是金钱对社会的统治。
9.马克思的夫人燕妮是贵族出身,这位美若天仙的姑娘曾是上层社会舞会上的皇后,她选择了与马克思一起拒绝童话中的世界。马克思是在清醒而不懈地工作中度过了战斗的一生,而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燕妮。毫无疑问,恩格斯总是出现在马克思最为困难的时刻,而燕妮却是与马克思分担着分分秒秒的艰辛。
10.马克思31岁时,学术事业被当局封杀,他以欧洲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很难发表了,转而将目光投向亚洲,自1852年起,马克思给《纽约先驱论坛报》写的专栏共有17篇涉及亚洲问题,其中15篇是关于中国的。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马克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