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许多人都曾遇到这种情况,会议原本是工作中不可欠缺的一种沟通手段,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比如会议缺乏准备,目标不明确; 会议流程不清晰,会议中时常跑题; 本来和你工作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组织者搞不清楚情况,硬拉你参加; 流于形式,为了开会而开会,没有讨论实际议题等等,虽然这些会议貌似都开完了,但却属于「鸡肋」行为,同时又需要参加者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大家感到非常疲倦甚至反感会议,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对于管理者,会议更是占据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如果无法在会议上高效沟通,除了浪费大家精力之外,也无法形成具体决策,推进项目,导致我们看似「很忙」,最后却没有实际产出,搞得很尴尬。
那要怎么提高会议的沟通效率呢?我认为必须包含以下四点:
1. 会议前充分准备
记得刚升上主管的那阵子,我感觉特别忙碌,每天几乎都是在会议室里度过的,常常突然收到各种会议邀请,例如「本周四召开市场推广沟通会,敬请参加。」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开这场会,但心想:「既然邀请我了,就代表一定需要我参加,如果不参加,我可能会遗漏重要讯息。」
所以只好放下手边工作去开会,召集人开头时说了一句:「市场部今年想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各事业部有任何意见欢迎提出。」只见大家七嘴八舌、天马行空的发表言论,最终也没有形成决议,眼看会议已进行了三小时,看来晚上又得加班赶工了!
为了避免上述的惨况,我们必须养成团队良好的开会习惯,任何一次的会议,不管会议主题是什么,不管规模的大小,都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会议目的、会议议程等,并留给参会人足够的准备时间,在召开会议前积极主动搜集各方意见和建议,提前将会议资料整理后发出,会上鼓励大家进行沟通交流,促使达成决策,从而缩短会议时长,提高会议质量。
2. 参会人员角色明确
你在会议中,是否曾感到疑惑,不确定自己是纯粹旁听,还是需要发表意见?或是参加某场重大会议,会上都是各部门的执行团队,但却没有主管级的人员,最终当然任何方案都拍不了板。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代表参会人的角色不清晰,或是有关键角色的缺失,都会造成会议让人摸不着头绪。
因此,在会议开始之前,要明确会议中各人员的角色定位,比如根据会议内容,谁必须要提供想法或方案?谁是重要决策人?谁来主持会议流程?谁负责会议记录?等等,这些都要梳理清楚,在邀请人员上也要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一个萝卜一个坑」,并且尽量确保一个小时内结束,否则越拖越长,人的注意力也会变得不集中,当你注意到有人开始打开电脑或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就是一个警示讯号了,此时可以适时点名对方或是调整会议节奏,确保会议处于高效状态。
3. 以找到问题最优解为共同目的
曾经公司有个项目,客户要求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销售因为业绩压力,没多做谨慎评估就签单了,在启动会议上,销售部门和研发部门吵得不可开交,销售部门认为不能违约,否则就拿不到订单的回款,因此需要研发部门积极配合,但是研发部门认为这个项目未经过专业人士评估,贸然给出一个月的开发工期,实在是不公平,因此也不愿意承接,认为销售要自己去和客户解释,双方僵持不下,第一次的会议不欢而散,客户项目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第二次召开会议前,我请各方写下自己部门还有哪些弹性,或者可行的手段来解决眼前问题,另外,也尝试跳脱出自己的职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会议上每个人聚焦在共同目标:「尽量满足客户预期,完成项目」,最后,销售团队愿意和客户多争取半个月的时间,而研发团队也提出可以通过加班的方式来解决时间不够的问题,总算圆满落幕。
其实,当某个业务出现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时,常会遇到相互推诿的状况,这时我们就必须要专注在找到问题的最优解,想办法齐力解决,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沟通自然就会顺畅许多。
4. 流程科学化
会议的目的往往都是为了多方在充分讨论后,形成共识,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能够做成什么样子」,而非「当前是什么样子」,共同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可是,说得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每个人会根据自身的个性、经验、利益出发,思考的角度便会受局限。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吗?有的!这里介绍「六顶思考帽」,是法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这六顶帽子分别代表六种思维方式,团队按照每一种思维模式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可以更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给予充分的考虑,以科学有效的形式让混乱的思考变得清晰,达到集思广益的作用,以下是六顶帽子代表的思维:
- 蓝色思考帽:
代表对思维过程的控制,在会议上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在大家开始讨论前,由「蓝帽子」说明会议记绿和规则,例如会议讨论的内容、目的和流程等,在讨论过程中,会由他来控场,并决定参加会议的人员佩戴什么帽子,最后结束时,他来做总结,简单来说,就是整场会议的指挥官。
- 白色思考帽:
代表中立客观的思考,所以当大家戴上白帽子时,要理性的提出事实和数据,例如我们打算开一家餐厅,那么会上要讨论的是店开在哪里、各地点的客流量是多少、租金是多少、面积多大等等,因为是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所以不会出现谁对谁错的争论。
- 黄色思考帽:
黄色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呢?是阳光、耀眼的感觉,所以黄帽子代表的是乐观、正面的思考,当会议上大家戴上黄帽子时,表示要讨论事情的积极面,提出做这件事有价值、有优势的观点。
- 黑色思考帽:
凡事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所以黑帽子就是要考虑事物的负面因素,代表否定、怀疑和批判,说出做某件事的风险、失败的概率、最惨的情况等等,这可以防止我们过度美化事情,鲁莽行事。
- 红色思考帽:
红色会让人感觉到冲动,尤其是直接的情感,所以戴上红帽子时,我们鼓励会议上每个人真实地说出感受和情绪,例如在某项合作中,觉得客户不可以信任等等,当然,在这期间大家不针对感觉做批判和进一步的讨论,只要说出自己直觉的即可。
- 绿色思考帽:
绿色是草地的颜色,让人联想到万物生机盎然的样子,所以绿色帽子代表的是无限的创意,在会议上可以尽情地发挥每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只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任何点子都欢迎提出。
运用六顶帽子思考法,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的平行思维来讨论事情,能使会议进行更加聚焦和有效,也有助于降低决策风险。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这些高效开会的原则和方法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