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分析——从争议看三国
作者:郑卓希
《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异常精彩,八方豪杰齐聚,四大名著中,人物描写各有其出彩之处,然而若论英雄气概,当以水浒和三国为最。而这二者相对而言,《水浒传》中人物描写多而杂,即便各有特色,但单独谈论某一人物,形象反而显得有些单薄,对其的形象分析也多是相似的论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倒是到位,但相对的,个中人物也颇多争议。张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兄弟作为蜀国的代表人物,占有很大篇幅。关于他们的议论,也多是正面评价。张飞在文中,自然也是以一个正面形象出现。他有一夫当关的霸气与豪情,也有为兄报仇的胆量与义气。但同时,在一些事情上,也有关于他的争议。
关于张飞的争议,多是源于他最终死亡的原因。三国中有写刘备劝诫张飞体恤士卒,也有写张飞因手下办事不利而苛责。由此可见,张飞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后世评价说属下办事不利被责罚有理者有之,说张飞暴戾苛待属下者有之,说他不听从兄长劝诫我行我素者亦有之。但实际上,张飞一事,多有原因。从他的死亡,也可看出他性格的方方面面。书中大肆描写他的仗义与豪情,虽说史书上的人物无好坏之分,但小说中还是有正面与反面的区别的。张飞的死是为数不多可以详细看出他缺点的一件事。
首先最大的一点,当然依然是张飞不体恤士卒。属下办事不利自然该罚,倘若一味宽限,人心倒是笼络了,但军中众人,也不乏心机深沉者妄图浑水摸鱼。刘备提倡仁义,却并不代表军中规矩不必严守。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张飞的行为也有其合理性。不过也仅仅是有合理性罢了,张飞对属下的责罚确实过于严苛。从这件事中,张飞性格中的暴躁可见一斑。
主观上,除此以外,从张飞的死还可看出他性格中粗心与不守规矩的一面。张飞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属下的出卖,而属下出卖的机会源于他喝酒误事。军令中难道没有关于醉酒的禁令?他自己不设防备,被杀也怨不得他人。况且,军中无小事,人们常常因此事而谴责下属的背叛,却不曾想,他喝酒醉至被杀仍旧毫无所觉,倘若那夜敌军袭营,难道他便可活?
客观上,刘备与张飞朝夕相处,怎会不清楚他的性格?即便如此,他仍是任用张飞为将,不得不说,怕是有些私心作祟。张飞这个人的形象,概括起来,不过四字,“一介武夫”。让他上阵杀敌,可以;让他守护一方,可以。但万万不可的,是让他带领兵将。他不懂得约束自己,不喜欢听从劝诫,也不擅长团结人心。军中难道不知醉酒误事?那为什么无人劝诫?因为大家都知道,劝诫无用。如此众所周知的性格,无一点适合他的职位。张飞的这些性格注定了他只能是冲锋陷阵的兵卒而不是团结军心的大将。这可以看出刘备的用人不当,当然,从另一方面说,也有一些张飞缺乏自知之明的意味。
说刘备用人不当,张飞何尝不是?可入张飞营帐杀之,必然是军中的重要角色。这样的角色也背叛他,他作为一个领导者可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而这失败之处不仅仅在于他治下手法的不当,也在于用人不当,起用的人,显然忠诚不足。这也是他死亡的原因之一了。
当然,书中对其描写多为正面,不管是追随刘备的忠义,抑或者是据水断桥的勇猛,都是他的可赞之处。虽说被杀一事的前因后果暴露出他性格中的种种问题,但总体而言,还是优大于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