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超越自己?班主任需要经历这8个转变
陈 宇 中国教师报
导读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时代的变迁不能改变教育的真谛,改变的是教育的方法而不是教育的内涵。
要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班主任,就应该在对教育基本信条的坚守下,不断更新、修正自己的教育思维、教育手段、教育行动,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达到这个目标,班主任朋友们需要历经八大转变。
1
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经验是一名班主任带班的财富,但也可能成为束缚班主任进一步发展的枷锁。如果仅仅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甚至只运用经验来带班,那么班主任是无法实现自我超越的。
注重经验的积累固然重要,但要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班主任,就必须由仅凭经验教育学生转变为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德育尽管不同于学科教学,但同样是有科学性的。既然有科学性,就一定有规律可循。不懂科学,怎能提升教育的层次?
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管理,也非常讲究科学性。当代的班主任,对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如果能略知一二并将其运用于班级管理中,那么,管理效果与“跟着感觉走”就会绝对不同。
不少班主任认为,管理科学的知识是企业或学校的管理者应当关注的,带班用不到这些。其实,他们忘了,班主任就是一个管理者。班级虽小,意义却大,我们不能看轻了自己。
2
由技巧型向智慧型转变
如果只注重带班实务中技巧的运用,甚至热衷对技巧的追求,那么充其量就只可以做一名熟练的工匠而非人师。说得严重一些,如果我们将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真正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来对待,那么任何技巧对真正的教育可能就都是有害的。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操作层面上的娴熟技艺完全不同。
过度追求技巧,有可能让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演变为敌我斗争的关系。将学生看作对手,寻求克敌制胜的方法,每天上演警察与小偷、猫和老鼠的暗战游戏,一些班主任似乎乐此不疲。这与教育目标是背离的。
班主任带班确实需要技巧,但这不应该是班主任追求的终极目标。所有教育策略或技巧,如果离开了对学生成长的真切关注,就将毫无价值。
小技巧永远不会像大智慧那样能给学生带来更恰当的教育。
所谓班主任的智慧,源自他那种能打动别人的力量,源自他基于对学生的真正关爱而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力图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当然,智慧也可以从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习得,前提是班主任善于思考并且对学生充满爱心。
这样的智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其一,善于学习、思考,可以迅速找到理论中契合自己已经模糊形成的教育思想精华的部分,经过加工,拿来为自己所用,并且发挥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使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较强的理论支撑。
这种在众多教育理论中迅速搜索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并将其迁移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的能力,可以使班主任出手不凡,而不是总停留在经验的习得和总结上。这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也是班主任智慧的重要一环。善于在经典理论中寻找自己教育归属感的班主任,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智慧的班主任。
其二,教育方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首先,教育创新是能在大量重复的常规工作基础之上,制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战略意义的教育计划。这种教育计划富有个性,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量身定制。
其次,是能针对某个具体情境或突发情况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行动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那种“灵光一现”的即兴发挥,能在一个高明班主任的教育生涯中经常出现。他的想法总是与众不同,他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既出乎人们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常常能给学生带来惊喜,带领学生从一个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让学生感觉到在这样的班主任手下做学生是幸福的。他永远不重复自己,永远在超越自己。而这一切,只有用心思考才能做到。
其三,具备敏锐的目光和非凡的洞察力,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一眼看进学生的内心,迅速找到学生问题的关键,用合适的方式一击中的。
其四,善于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善于做好和教育密切相关人士(包括家长)的工作,以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的多元化、立体化等。
3
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变
从专制(用这个词可能有些严厉)走向民主,不仅是做法或策略的转变,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这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是要付诸行动,落实到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各个方面。
如果教育观念还停留在“我说你听”“我要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上,仅凭职业赋予的权威来完成带班任务,就会失败。
就我所带的班级而言,班级大会、班委例会这些制度已经深入人心。班级大会有实实在在的权力,它有权决定班级的大事。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即便学生的想法和班主任的相左,哪怕学生的决定有不足之处,班主任也不能通过说理的方式说服学生按照班主任的意愿处理,因为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的明示或暗示对学生而言就意味着决定。
班主任必须保护学生的民主意识并善加引导,让它更加健康地成长。只要引导正确,学生的决定就不会偏离大方向。当然,班主任需要权衡什么事情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在什么事情上要收回这种权力,而不是任何事情都由学生决定。
4
由单向输出型向双向互动型转变
学生是可以教育老师的,我们从学生的成长中学到的东西并不比学生从我们身上学到的少。
有些教师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因为教师自认为学识、阅历、经验以及观念的正确性都远胜于学生,所以内心有下意识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被教育的只能是学生,自己的话就是正确的,自己是不需要做什么改变的。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差异,也使得教师更愿意成为知识和观念的输出者。
陶行知先生却说:“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
教师向学生学习,不是因为教师师德高尚,做到了蹲下去看学生,而是因为这是教师发展的必需。学生不仅可以教育教师,也可以成就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对学生说一声:“谢谢!”
我们要了解当代学生关心、感兴趣的事物,学会理解他们。对学生中出现的流行思潮、说法或做法,不应本能地排斥,而应确信任何事物的产生或流行都有特定的背景和原因。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了解,然后是分析、寻求解决方案。
5
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难以想象一个整天只坐在办公室里埋头于作业批改等事务性工作,用多年不变的方法来说教的班主任不会被时代淘汰;也难以想象,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教育”出来的学生在今天这个时代还能生存得很好。
“跳出教育看教育”可以发现教育中的很多问题,“跳出教育做教育”可以让你的思路豁然开朗。事实说明,有什么思想的班主任就可以培养出有什么思想的学生。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社会中的人,不是只能在书桌前读书、解题的机器。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有实效,更有活力?闭门造车肯定是不行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我们必须让学生看到这两个方面。这仅仅依靠有限的活动是做不到的,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持续引领。一个思想开放、视野广阔的班主任一定会带领学生摆脱思想的桎梏,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6
由老黄牛型向“成功人士”型转变
时代发展让“优秀班主任”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观念中,优秀的教师,一定是生活清苦、无欲无求的苦行僧,除了认真教书,不应该有什么物质、名利上的追求。
这样的教师虽然值得敬佩,却不是人人都可以仿效的。工作效率很高、生活富足、事业有成的班主任才更有普遍意义。什么时候教师能真正进入中产阶层,才是一个国家的幸事。所幸的是,这样的观念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
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并不喜欢生活困顿、个性迂腐的教师形象,教师自身的不成功会使教育的说服力大打折扣。而生活方式现代、个性阳光的教师才是更能被学生认可的。
我们更愿意看到一个身体健康、富有生活情趣的班主任出现在学生面前,用自身的成功向学生传达职业自豪感。
7
由严师型向良师益友型转变
用“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等语句描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古已有之。严格要求、不苟言笑的班主任固然权威很大,班主任工作表面上的、短期的效果也会很明显,但他的班级的师生关系绝不是最和谐的。
班主任应该从单纯追求教学业绩中摆脱出来,向更健康、更高尚的目标进发。支撑这种转变的动力,一是通过学习和反思提高自身的境界,二是看到了改善师生关系带来的成果。
亦师亦友型的师生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参与活动的主体意识增强,使师生双方的幸福感都得到 提升。
8
由专业化向个性化转变
不可否认,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目前仍然较多地停留在研究层面上,因为很多政策并不能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们的眼光似乎可以放得更远,那就是在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个性化发展——通过个人的奋斗和积累、领导的肯定与扶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规范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个性。
学生是具有鲜活个性并且性格差异极大的个体,难以想象他们会被毫无生气、毫无个性的班主任带成什么样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上或多或少会留有班主任的一些烙印。因此,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其影响力甚至会超过知识传授。
正如我们应该赏识一些有思想、有能力、有个性的学生一样,学校管理层对班主任个性化发展也应该抱有宽容的态度,为他们提供更多平台,鼓励和扶持他们。压制班主任的个性往往会削弱其教育智慧,剥夺其教育热情,这对其发展是不利的。从长远来看,在大家同样具备专业知识、经验、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说谁更有自己的风格,谁就更能脱颖而出,甚至成为学校的品牌。
我们并不缺少专业知识丰富、爱岗敬业的好班主任,我们缺少的是有思想、有个性、有特色的班主任。如果大家都墨守成规,教育的形式都是千篇一律,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就无从谈起。教育具有创新性,不断创新才是它的魅力。
所有这些转变,对那些已经有一些成就感的班主任而言,是有一定考验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是不经过这些转变,就不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班主任”。不能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就不能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破茧成蝶”“浴火重生”,这些词语虽然有些凝重,但这是新时代班主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成为班主任自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