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的恐惧成长规律有关:
比如“泛灵心理”的影响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
这个时期的孩子把身边花草树木,以及玩偶都会认为是有生命的、有思想、有感情的。
这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给布娃娃吃的喝的,和小动物说话等等。
2.孩子的世界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曾经看到一个关于幼儿园的孩子视频,老师在午休时间,给一个孩子脸上贴了个创可贴。
等孩子们醒来后,问贴创可贴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什么,孩子们发挥着天马行空的想象,说出那个贴创可贴小朋友各种受伤的原因,活灵活现,仿佛真的是亲眼目睹真实发生的。
事实上,这么大的小朋友也不是故意撒谎,而且他们这个年龄段特征,想象和现实分不清。
这些想象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受绘本故事、电视中的情节影响,让孩子混淆了现实与想象。
所以父母一句“别怕”,对孩子消除恐惧没有帮助。
这些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是不会因父母的几句话而消除。
3. 孩子的恐惧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胆子非常小,或者是特别恐惧某一类事物,那么孩子也可能会被遗传该种恐惧感。
当孩子表现出恐惧,父母很容易就把这个问题归结在孩子的胆量上,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怯懦,解决方法也很粗暴。
比如孩子怕黑,父母认为孩子胆小,需要锻炼。就把他关在黑暗房间里。
孩子非但没有像父母期待那样,能适应黑暗变得勇敢,反而让孩子对自己无能的羞耻感和孤立无援的无助感更加深了。
中国有句俗语:“老鼠同猫睡——练胆子”,人们普遍认为胆子是可以练出来的,怎么可能呢,估计都吓死了!
事实上,孩子的胆子不是刻意练出来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大的。
恐惧感大多会随着时光而消失,如果我们逼着孩子勇敢,恐惧感不倒不会消失,反而会加剧,有可能会延续到成年,甚至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