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20岁一样去学习
12.20最近报的班有点多,线上的线下的,让年近50岁的我像20岁一样到处跑着上课,回到家再赶紧听线上课,然后再分别做作业。
我这样保持高密度的学习状态,会不会像杨明磊老师所说的,是为了不去工作?他说过:人离开职场3个月,大概就不会再去工作,反而开始设计不工作的常态。因为学习或者工作就是一般人的常态,所以我的学习是为了给自己理由不去工作吗?
我报的线下地面课有:
第一个:读书会,在每周六的晚上。这个基本是公益的,但是收获不亚于专业的课程。我们精读曾奇峰的书,老师会举个案的例子,读友们热烈讨论,思想碰撞。
第二个:表达性艺术治疗,每周一个下午。心理技术是相通的,掌握了一门,就可以触类旁通。
第三个:萨提亚成长小组,每两周一个下午。一直想寻找一个专攻的技术,家庭治疗可能就是我寻找的,只要家庭幸福,父母给了孩子足够的陪伴和信任,孩子身心健康,长大了就不会出问题。
第四个:慢生活体验营,每天一小时,还有大概几天就结束了。正如这个课程的推广语所说:慢就是快。想想我们大部分状态是不是焦虑着,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快点。我们想干更多工作,想做更多家务活,唯有快是唯一的法宝。可结果呢?身心疲惫。慢生活体验营,不是让你无所事事,而是心静下来,做事情反而有条理,反而快了。这就是神奇的“慢就是快”。
线上网课分别是:
第一个,有书的“深度学习心理学”,这个有点坑,说是学完退押金,但要求每天发朋友圈。每天的一篇小文章,其实都在其他书里看到过,但是还要给他们发朋友圈做广告。这种方式迟早要被人们抛弃的。
第二个,华夏技能远程课,这个课件性价比很高,马上就到期,来不及看完。所以下次还是要规划好时间,不要报那么多课程。
第三个,咪蒙的“如何让你月入5万?”这个纯粹是一时冲动,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就报了,至今还没有看。
第四个,报了一个“如何发声”的课,一直觉得自己不敢当众讲话,声音也不够好听,所以一直想参加这种专门的演讲或者发声训练,也是同学推荐,就报了,至今还没顾上听。
刚才这两个班,都是学费非常低廉的,走的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这些东西是不是20岁的时候应该学的呢?
还没完,我还报了第五个:股票、基金的初级班,学的人大约都是00后。身为一个将近20年的老股民、老基民,为什么还要去凑这个热闹?这个班是某个证券公司开办的,第一节课的作业就要求大家去开户,并且要晒证明。已经有账户的也要晒。到账户截图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今日收益:5980元——感谢中国平安,让我的股票收益达到了100%。当时怎么选到这只股票的呢?是写作班同学推荐的,对了,我还是某写作班的永久学员。
所以说报班还是有用的。
你可能要说收益100%算什么,你不落袋为安,还不知道是谁的钱呢。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呀,所以我来学习了。
20岁时候不学习,50岁时候都要补上。那我就去补吧。
巧的是这两天,表达性艺术治疗地面课,也让我们回忆童年,要治疗童年的伤痛。童年的伤痛是什么呢?大约就是父母老吵架,周围环境又比较粗野,极度缺乏安全感吧。
另一个慢生活体验营,也要我们和身体不舒服的器官做个链接,如果有不舒服,那就是所有代表女性体征的器官。从小被框到一个框架里:眼睛要端庄,胸要收起来,臀和腰僵硬得像男人一样,总之,不要吸引异性的目光为标准。一直在委屈它们,它们本来在那里,是美丽的,是应该绽放的……
所以你看由不得我,线上线下都叫我回到20岁以前呢。
另外,最近伏案太多,颈椎腰腿都疼,所以打算报个瑜伽班。我又喜欢律动,是不是还要找个街舞或者爵士舞之类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