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二
原文
夫用兵,危事也;而赵括易言之,此其所以败也。夫诗,难事也;而豁达李老易言之,此其所以陋也。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然有天机一到,断不可改者。余《续诗品》有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译注
用兵打仗,是危险的事啊;然而赵括纸上谈兵,这就是他所以失败了啊。写诗,是很难的事啊;然而心胸豁达的老子把它说的太容易了,这就是他写诗少的原因啊。唐庚讲:诗刚写成的时候,看不出有值得訾议的地方,暂时搁置起来,明天拿来再读,则漏洞百出,于是反复修改它。再隔几天拿来阅读,又能看出弊漏,再次改正它。这样数次,才敢拿出来给人看。这些话,可以说是知道它的困难,故而精深改造它的啊。当然,也有灵机一动,写出来的诗句断然不可以再修改的。我的《续诗品》有句:“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意思:知道一层的不对,便进入了更高一层的境界;也有掘地生金的句子,一锤定音,不可更改的。
唐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人也。善属文,举进士,稍为宗子博士,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坐贬,安置惠州。会赦,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在凤翔)。归蜀,道病卒。年五十一。庚为文精密,通于世务,作《名治》、《察言》、《闵俗》、《存旧》、《内前行》诸篇,时人称之。有文集二十卷。子文若,自有传。庚兄弟五人,长兄瞻,字望之,后改名伯虎,字长孺。治《易》、《春秋》,皆有家法。元祐三年(1088),其父游泸南,伯虎兄弟居母丧于丹山,伯虎夜半蹴(cù:踢,踩,踏)庚曰:“吾梦收父书,发之,得‘亟来’二字,吾父得无他乎?吾心动矣。汝奉母奠朝夕,吾趋泸南。”庚未及应,伯虎奋曰:“吾决矣!”起裹粮,黎明走洪川(洪川镇现在是洪雅县县政府所在地,临青衣江,青衣江在乐山市附近汇入大渡河,然后汇入岷江)僦(jiù:租赁,雇)舟,遇江涨,声摇数十里,客舟皆舣(yǐ:停船靠岸)岸不敢动,伯虎彷徨堤上,有渔者持小艇系港中,啖(dàn:用饵或好像用饵勾引;引诱)以厚利,不许。伯虎超入艇中,叱仆夫解维,渔者不得已,从之。二日半至泸南,父果病甚,见伯虎,大惊,问其故,具告之。父叹曰:“天告汝也!”是日,疾少间(拔去,除去),伯虎具舟侍父以归。居数日,疾复作,遂卒。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