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直有个愿望,通读历史。但往往捧起书本,读不了几行,就半途而废了。原因大概是自己修行不够,意志不坚。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年代、不认识名字的人物、难辨雌雄的地名、国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战役,让我如狗熊掰棒子一般,看了后面忘前边,越看越懵圈,再看打瞌睡,最终只得放弃。
今年春节,我给自己重新设定了方向,不再费尽心思编故事,而是把重心转移到阅读上。适逢二月底意外受伤在家休病假,这就像瞌睡得了个枕头,我更有大把的时间读书了。于是我摩拳擦掌地把傅乐成的《中国通史》加进微信读书的书架,开启了疯狂的阅读模式。
但是不争气的我,再一次以失败告终。平心而论,这本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对我来说,有些太枯燥了。我倚靠在床上,端着手机,怒力去读,想把每一个字都读进心里。可是用不了五分钟,我的眼皮就粘上了,手机不是掉在床上就是砸在鼻子上。几次下来,我放弃了。又不是高考,干嘛这么强迫自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渤海小吏的《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这本书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他以一个故事开场,语言又是那么幽默风趣,带有搞笑的调侃风。于是我废寝忘食地啃噬了它,还意犹未尽。因为这本书只是从春秋战国写到秦并天下,多么希望小吏同志能一口气写到宋元明清后啊。接着我搜到了《楚汉双雄》,再次一口气读完,还不过瘾。
前几天,我又发现了《三国争霸》,惊喜至极,还等什么,读吧。
三国的故事,因为有《三国演义》的耳濡目染,心里装着许多妇孺皆知的桥段,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既生瑜何生亮、天不灭曹等,读这本书就像去深山寻宝一样,明知山里有宝,只是要把宝贝亲手拎出来,体验收获的喜悦。
可是,真正读起来,却发现,原来罗贯中先生那是戏说,加了许多杜撰和艺术处理,而渤海小吏先生才是尽最大努力还原历史。渤海小吏先生的语言虽然看起来有些随意,甚至有些吊儿郎当,但是在尊重历史真相上可真是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对一件事情的陈述,往往要参考多部著作的内容,甚至要对矛盾的地方加以合情合理的分析。
比如,在蜀汉无史官之谜一章,陈寿写的《三国志》中,关于蜀国的许多丰功伟绩都没有记载。为什么?因为陈寿是曹魏的史官,必定要维护曹魏的利益。但是他又对诸葛亮从内心推崇备至,所以他对诸葛亮既不敢明目张胆地夸赞,也不敢恶意打击,只能撒个慌说蜀国没有史官,我无从参考,所以不写。这段分析,是渤海小吏先生根据《三国志》、《华阳国治》、《后主传》、《曹叡传》等史书得来的。书中类似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让读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真心感谢作者如此用心。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的诸葛亮,只是打仗时候的足智多谋和运筹帷幄,但是在《三国争霸》中,诸葛亮却是个经天纬地之才,是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刘备三顾茅庐,卧龙出山后,便全方位辅佐刘备,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扩充基建、倡导工商,依法治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
一说到曹操,大家就会想到大白脸,想到“奸”这个字,但是在《三国争霸》中,我们看到了曹操身上亦有着许多令人喜欢的闪光点。比如曹操在济南烧毁了六百多座刘璋的祠堂,把济南老百姓从三百年的巨大份子钱中解救出来。比如曹操能够虚心接受大臣们的建议,每次战役几乎亲临战场,有勇有谋,乃当之无愧的乱世英雄。
总之,这本历史书籍,我看进去了,至于记住多少,另当别论。也许读史如同人需要吃饭一样,天天吃顿顿吃,才能够长高长大,逐渐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