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说话
事件:孩子喜欢动手打人。
(1)进行情感连接,正视行为背后的情绪。
这样说:你现在很恼火吗?有时候等待确实很熬人。
(2)正视行为
这样说:被打会让人觉得很受伤。
(3)给出其他选择
这样说:拜托请温柔一点。
(4)翻篇
这样说:Hey, 让我们出去看看那些虫子是不是还在人行道上呢?
2.接纳各种情绪。
事件:哥哥和妹妹吵架
错误做法:压抑孩子情绪。
“你并不讨厌你哥哥。”
正确做法:对情绪说好,对行为说不。
“我知道你现在觉得自己是讨厌哥哥的,但我们还是看看有没有别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绪吧。”
3.要叙述,不要说教。
事件:看到孩子回家将鞋子随意脱下,不归位。
错误做法:要求孩子。
“把你的鞋子收起来。”
正确做法:叙述你所看到的。
“我看到鞋子还在门口呢。”
4.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
事件:孩子爱玩电脑游戏
错误做法:灌输长篇大论。
“最近你在电脑游戏上花了太多时间,从现在开始一天只能看15分钟,不能再多了。”
正确做法:将孩子纳入管教当中。
“最近盯着屏幕的时间有点儿长,这对我们大家来说可不太好,我们来想个法子改变这种状况吧。”
5.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的意思。
事件:该回家了,可孩子还想在奶奶家玩儿一会儿。
错误做法:直接说不。
“不,我们不能呆在这里了,抱歉,真的该走了。”
正确做法:将这个“不”组织为一个附带条件的好。
“你当然应该多和奶奶相处啦,不如这周末再来怎么样。”
6.着重于积极的东西。
事件:孩子因为某一件不开心的事而碎碎念。
错误做法:死抠那些问题。
“别发牢骚啦。”
正确做法:着重于积极的一面。
“我喜欢你用正常语调说话的样子,你能再用那个语调跟我说话吗?”
7.创造性的处理问题。
事件:该坐车回家了,可孩子迟迟不愿上车。
错误做法:命令和要求。
“马上给我做到你的位置上去”
正确做法:来点创造性,开开玩笑。
“拜托,请千万别坐在那个位置上,因为我已经让你最喜欢的泰迪熊坐在那儿了。”
阅读书籍:《去情绪化管教》、《正面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