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内耗是什么?我们如何克服它?”感受如下:
缺少抓力。
说白了,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是陷入了“他人”的认知陷阱,继而忘了根本的存在,也就是自己的存在。但现象就很荒诞。往往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常常容易高估了自己。即总试图表现出自己并不具备的特质。然后跟这个特质在对抗。于是,开始了一场虚无的长久对抗,也就是精神内耗。
这个认知陷阱是什么呢?非黑即白。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二元对立吗?实际上却并没有这么简单,甚至是难以觉察。
就像自己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自己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可能会犯错,自己更不会动不动想着怀疑自己。然而,就像很多人读完这句话后的反应,他们往往在看到这些话时很容易承认这些。但,并没有什么不同。我是说,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甚至都会迫切地进行反驳:承认了又如何呢?承认不承认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和精神内耗有啥关系?
恰恰是这样,这样才阻碍了我们进一步深入原因。我是说,如果承认是第一步,你在第一步就轻而易举地迈出去了,表面上看你的问题并不是在这些方面,但实际上,这些方面却已经“病态化”了。
就像那三句话:与我无关。与你无关。与其它无关。
当我们能够说出这些话时,实际上已经遇上了,接触到了,不是吗?但“依旧可以选择”这才是这三句话的核心。也就是说意识到自己可以选择,更准确的说是可以主动选择,这个才是核心。
很多人能够很轻易地说出一些类似“身不由己,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没得选”等等话,包括说,“肯定不是我的原因,那是别人有问题”又或反过来。还有诸如,没有人会关心别人;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说白了,这样的“两极分化”思维特别严重,乃至于毒害心智之深远超我们认知的想象和认识。
表面看这些话还好像是那么回事,甚至你可以找到诸多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但就现实而言,任何一个“分配”都可以无限细化。这一点很容易想到“印度”干个啥活,一大群人站成一排,一个接一个形成“人工流水线”的作业模式。实际上,现实也是如此。
很多人的心智上是人上人,现实是比狗还苟。说白了是恨不得斤斤计算到毫克量。什么都想着利弊,想着得失,时刻对标着一个最理性的最理想的人和生活模式,唯独没有体验过它们,哪怕时间宽裕,物质和条件允许,却总是碍于“体面”,碍于“自尊”、“自爱”、“自贵”。可以说是,既放不下身段,又迈不开腿,也无法认识到自己“底端”的位置(心理位置)。
你可能会说自己条件并不差啊,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比一般人要好得多。实际上真的如此吗?依我看未必。
这就有点像“动物世界”的三种动物:狮子,狐狸和猪。
这里头狐狸就是那个精神内耗的象征,既不能像猪一样活,又不得不依靠巴结狮子以图自保,偏偏以自己的智慧又难以招架(常常自以为“格格不入”,好像非得和别人竞争才算是相处融洽)。于是,想逃离狮子的世界,与狮子合作可能是为了避免狼的觊觎(就假设哈),然后想逃离到一个什么危险都没有的地方,却也心知肚明什么也没有那么食物也没有,而且“大环境”的不可逆性还不是简单的智慧能够改变的。继而,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既要又要还要”。偏还喜欢别人给灌的“毒鸡汤”,关键有时还露出蔑视,鄙夷,不屑,对那“毒鸡汤”嗤之以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把自己对号入座为什么“高敏感人格”。就问你是不是这样吧?不是问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哈,而是你是不是这样认为,这样去看自己,这样去理解自己,这样去认识自己,以及这样去用自己。
但其实,这都让你自己把自己越推越远。就像开始时讲的例子,明明是对自己的存在表示怀疑结果直接过渡到了对自己的欲望,也就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了呀。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精神内耗是抓力的原因了。准确的说是抓力不足。
什么叫足呢?不是满足,不是知足,而是足够。运用自如才叫足够。反之亦是如此啊。什么是不足呢?不足不是不满足,不是不懂得满足,而是匮乏得很。
这个抓力指的是啥呢?既有对构成自己的要素的,也有对构成自己周围的一切的要素的,也就是构成世界的要素的。也就是自己和世界,牢牢抓住自己的一切,牢牢抓住那条能连接世界的线,抓力就是把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稳固稳固”。世界和我们是双向建构的关系哈。
当然,说自己其实比较费解,说世界又太宽泛,于是取个中间值,生活或者说工作。生活矛盾密布哈,工作问题重重啊。其实都一个意思,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就是问题嘛。那么,这怎么办呢?这就是问精神内耗咋办?
这就是精神内耗之于我们自己和矛盾之于运动的关系。你认识了自己,你认识了运动,你才可能是辩证的啊,辩证是走向统一的前提啊!而统一是啥?方向啊!不是目的,不是目标哈。但辩证又是啥,具体和非具体的呀,也就是说两面一体是一回事,但这是事实和对事实的引导的两码事。这里的抓力就是方向了。
也就是说,有了关系才知道如何处关系,处好关系就是方向。这也就是走出精神内耗。
而精神内耗就是没关系,找不到关系,也就是这才哪到哪啊!还没正式上路或者说才上路呢。
也就是说,恰恰是精神内耗才是真正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以及开启自己人生的起步呢!就像决定要放弃的时候才真正开始你的选择,因为在此之前对你而言都是不需要选的,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习以为然的,都是你可以不假思索地进行下去的……如此你说如何克服它,不,正确提问应该是:如何引导它。
换句话说,如何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然后如何抓住这次机会,继而让自己更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答案已经给出了不是吗?如何从运动中去学会自主或者是主动行动,学会了也就是走出来了,也就独立了,也就自由了,也就知道如何学习,知道想学什么都可以学、不会什么就去学什么,继而具体,充实,丰盈,续接……
说白了就是,人生的戏,什么都是真的,只有观众是假的。自己以为的自己就是观众,自己以为的他人也是观众,自己以为的世界同样是。
“名”——《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