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才女貌,喜结良缘
宏宇跟合嘉两家,是同一个生产队①的,两家相距百步远,两家大人小孩之间的关系都很融洽。
只是两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宏宇的家,是父母双全,兄弟姐妹众多,何其欢快的一家;合嘉的家,则不那么美好,娘死的早,又是父亲老来得子,大伯又耍了光身汉,在这种单亲家庭,父亲与大伯的疼爱与娇惯中长大。
时间一晃而过,宏宇跟合嘉这两个小孩,也长成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到了成婚的年龄,双方家里都为他们的婚事操心。
宏宇,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帮助下,未来那个她有了下落,是距家三十公里的邻镇,也是一个农村的姑娘,名叫佳怡,年芳十八。
合嘉,在家人的帮助下,却没有寻到那个她。
上世纪90年代春,春节的欢快气氛刚刚过去,但村子东边的一户青砖绿瓦的人家,人们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用青砖磊起的高高院墙下,在主家支起的花色塑料棚下,支起了二十多张红桌子及两百多张红色的椅子,整整齐齐的两排,摆放在院门口的路两旁,为参加婚宴的亲朋准备。
看那其中两张大桌子,支在在庭院门口的两边,其中门右边的一张桌子:
几个中年男人围在一起,桌子上铺着红纸,放着剪刀,一本对子书,黑墨水,一小沓用糨子糊制的礼单薄②及毛笔;其中一个中年男人,戴着眼镜,穿着体面,他就是这场喜事,主家请的“指客”③。
他时不时地拿起毛笔在墨水里蘸,随后笔尖在瓶沿上刮去多余的墨汁,露出尖尖的笔锋;把提前找到的对子找出来,拿毛笔在红纸上挥洒,写下一幅幅秀丽的行书对联;其他男人开始把它们小心翼翼地裁开。
在“指客”的带领下,这些帮忙的中年男人,用浆糊往门楣上刷去,在几间房舍门楣上贴着墨迹未干的红色喜联,瞬间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随后,“指客”一个人再次回到那张桌子上,翻开礼单薄,准备登记参加婚宴的人和他们上的礼,其他人去忙别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