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陪妈妈看病
早上,拿完检查报告陪妈妈再次去找医生。妈妈的头晕主要源于心肌缺血,加之也有肺气肿的先兆,这令我有些担忧。医生倒是轻描淡写地开了点药,说调一调就好了。
药只有两种:通心络胶囊+尼麦角林片
我仔细查了通心络胶囊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冠心病。之前,妈妈描述过她的绞痛症状,很是担心。尼麦角林片用于脑供血不改善急性和慢性周围循环障碍。妈妈的心脏不太好,一直是我所担心的。
但我又很相信这位医生,看宣传他是本地名医,给人非常开阔的感觉,他说没大碍就应该无大碍,而且妈妈一惯乐观开朗。我嘱咐她平时放缓动作,不能着急,不能劳累,饮食营养轻淡。
二)告诉家人:爸爸已离开我们
老爸走了一个多月了,这阵子的妈妈一定是缺乏安全感的。闲下来一多想必会心烦意乱,情不自禁。缺少了老伴的孤清岁月,再坚忍也是凄凉。这种感受是抵抗不了的,唯有时间。
我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中有着怎样的挣扎,今天看冉冉老师的文章,倒是被深深地疗愈着。
有时别人见我的那种淡然:好像你父亲的离开并未让你难过,你仍然活得悠然自在。内心里也会否定自己,"爸爸病后那么依恋着我们,我却常常害怕被他情绪消耗,期待着他的坚强,身为女儿,我是不是有点不孝?我是不是过于冷漠?"心里的悲苦无力就涌动上来。
可是冉冉老师的观点,我更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痛,放下才能走得更远。
我越发接受的方式:"爸爸,我只有把自己活出来了,才是对您最好的报答,您一定更希望女儿有坚定自我的力量。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
我相信,老爸在天上,一定希望我们能生活得幸福而自得。
三)每天要上心理学课程,要不断迈向更专业的细分领域。
今天课上印象特别深刻是老师教我们区分“幻想”与“理想”。它们都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最大的区分:有付诸行动就是理想,没有付诸行动就是空幻想。
结语:
凡事都有它显现的意义,想活出自己,不断地向内看,通过书写,这就是真实用心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