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之261)
很多朋友都喜欢在APP上听讲书人讲书;而到现场去听“讲书”,你们有过吗?
7月7日上午,在高大上的湖北省图书馆报告厅,硕大的投影、舒适的会场,三个多小时的精彩活动,六位讲书人先后登台,将“长江读书节领读者”、樊登读书会“我是讲书人”优秀选手分享活动推向高潮,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一、风格各异的讲书人
1.陆初杰
一个出生于美国的“台湾腔”暖男,带来了温情的《爷爷有间杂货店》,感觉成为书信的交流者是件幸福的事。
每个人都有烦恼,或许也有无法倾诉的故事,假如有这么一位“知心爷爷”,可以帮助他人答疑解惑,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2.普洱
一个学识渊博、干脆爽朗的汉子,带来了一本经典的《马克思靠谱》。
他把马克思,那个神一样的人物,讲的那么有血有肉,有味道。
他的读书心得也别有一番风味,特别喜欢这么两句话:
关于读经典,如果你因为阅读的艰涩,而放弃了阅读,那么就意味着你告别了深刻。
经典带给我们的,既有高山山顶立的统摄,也有深深海底行的踏实。
3.小满
一个戴着墨镜,穿着篮球服的“瞎子修鞋”。
之前看过他的视频,对他的少年留学、痴迷爱鞋、自学修鞋的经历有所了解。而今天他带来的珍藏22年的《空中飞人我的天下》,让我们看到了令他痴迷的、有情有义的、只为篮球狂的乔丹。
也许正是因为喜欢乔丹,他才拥有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学会了自己值得挑战的技能,并且持续的坚持。
不是体育爱好者的听众,也能从他的介绍中,听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4.余祖江
一个非常谦逊的、认真的学者,带来了干货书《金字塔原理》。
看得出来,他精心准备了暖场、互动游戏、五点精华,也是比较用心的、智慧的总结。
他告诉我们,学习力是可以培养的,人生故事也是可以改写的!
5.王晓茹
一位热情朝气的姑娘,母亲盼着她“小小的如意”。简单的三言两语,让人们都记住了、也喜欢上了她的名字。她带来的时间管理干货书《只管去做》。
这本书之前曾经听过付费的微课,但是重新听她清晰讲解的时候,又想再度巩固了。
期待同样拥有怦然心动的目标,期待将它们变成现实!
6.李博文
一位高大帅气的重量级大男孩,带了一本老书《城南旧事》。
幽默的自我介绍、动听的歌声、情节有起伏的故事,让这本书变得鲜活,变得精彩,也令我品味。
怎样写好故事、讲好故事,一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期待能多学习一些“故事思维”,享受故事带来的精彩世界。
感觉这六位讲书人都很年轻,朝气蓬勃;而且每个人的讲书风格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传递的,都是爱学习、爱思考、爱总结的新风尚!
二、高水平的超级点评家
1.沈嘉柯
他是我之前略有了解的、80后年轻作家。今天到会场看到他的名字牌,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
他的点评很精准,敏锐的洞察力,对每个讲书者的期望或是建议,都有极强的说服力。让我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新的动力。
2.刘永杰
他是藏书家、书评家,点评时还讲了自己的故事,令人思考。
3.徐红
听她的点评,更像是语文老师在和我们在交心谈心,语气谦和,饱含对每个说书人的关爱和鼓励,轻描淡写却意悠长。
活动结束后,有幸和徐红教授简单交流,问其要讲书前选书的原则。
她告诉我,一定要选自己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书来讲,并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否则就讲不出自己的特色。
好欣赏这位优雅而又博学的老师。
三、现场的忠实观众
1.现场绘画的胡老师
听书过程中,无意发现摄影师对后一排的老者进行拍照。定睛一看,他在用英雄牌钢笔现场画了几位讲书人,虽是草图,但是还是惟妙惟肖。
忍不住立即链接了,和这位老花甲老人简单聊了聊,老人非常认真的在自己的画作上署名,给我拍照;并拿出老花眼镜看我的作品。
受他现场绘画的鼓舞,我也现场画了一副李博文的草图。
老人表扬我画的人物比例不错,还留给了我手机号,互相加了微信,也算一种特别的收获吧!
2.大小听众
我发现现场带孩子来参加活动的父母很多,孩子从三岁左右的顽童,到十几岁的少年,他们或许不能全部听懂,但一直在现场安静的聆听。
让我感受到了亲子教育、并肩学习无处不在啊,有机会也想带孩子来参加这样的好活动。
3.热心的粉丝
现场的粉丝很多,拍照的,录音的,记笔记的,而且每个讲书人和点评老师都有至少几位超级粉丝,他们在会后交流、合影、加微信,他们眼里也泛着光,脸上也露出那种幸福感。
不爱照相的我,也和两位讲书人留影纪念,期待能够进一步加深了解。
期待有那么一天,能和他们一样,勇敢地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4.辛苦的工作人员
这次活动是省图书馆和樊登读书会湖北分会联合举办的,活动准备得非常充分,规格高、现场的效果也很好,每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活动之后,工作人员们还辛勤的收拾场地,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期待下次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四、我的收获和启示
1.读书和讲书,同样值得刻意练习。
以前觉得读书特重要,而“讲书”这一新方式,似乎离自己有点遥远。
我喜欢听别人讲书,因为讲书人可能把一本厚书讲成了故事,讲出了那么有意思的一些精华。
而我,却很少自己讲书,偶尔也跟周围的朋友、简单分享自己读的书,但是只能讲出一点小小的心得,更谈不上自己的思考,或是书本能带给自己的价值。
我想,这次现场感受,让我对读书和讲书、都有了新的认知和思考。
如果一本书读完了、就忘了,一定是读得不够透彻;如果一本书读完了、讲不出来,一定是思考得不够深入。
所以暗下决心,尝试做个讲书人,也做一名热爱读书的领读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书香的魅力。
2.写书评和点评,同样可以挑战。
今年特意去学习了为期三天的影像阅读,又叫高倍数阅读。学习之后,我坚持每读一本书后,画一副思维导图,写一篇短书评,并上传到豆瓣。
我想,这种回顾阅读、总结思考的方式是值得坚持的,而且非常有意义的。
可是我的朋友和一节课程中都提到了“批判式思维”,或者是“改进式思维”,这个是我所缺失的。
就如同现场的点评老师们,他们同样听讲书人的讲解,却能快速分析和归纳出——每个人的特色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这种大视野和批判能力,一定是多年积累并修炼而来的。
而我们,作为普通读者,往往不擅于找“瑕疵”,即便发现了,也因为是作家、是大师的作品,不敢发表评论。
所以,很希望自己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也能担起监督和指引的角色,给更多的年轻读书者、写作者,带好头、示好范、提好建议;
也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收到更多真实的反馈,有价值的批判性思维的改进建议。
3.用书和写书,同样需要赋能。
有人说,2018年上半年最火的词就是赋能,为某个人或某个主体赋予某种能力和力量。
樊登老师把《赋能》这本书也讲活了,也让我想多维度的用书和写书了。
我们读书、用书和写书,是为了悦己,还是为了助人?或许不那么好回答,因为它们都是一件利己利人的事。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把读书、读好书当做人生之幸事,所以读书的重要性、方法,使用书的技巧,写书的步骤等等,都被大家分析的透透彻彻。
而我觉得,除了“带目的”地读书、选择性的用书、执着地写书之外,也要强化赋能。
加些自己的体会,设计出、总结出自己的读书方法。
不要找高手要书单、要书评、要推荐,而是自己去探索,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擅长的、也最需要学习的书来进行主题阅读,并把书中的内容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还尝试写出自己“体系”的书籍或文章。
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疑惑或瓶颈,一定记下来,找高人指点,或是自己努力找答案、找依据。
享受联机学习的快乐,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享受创新学习的奇特,享受驾驭学习的本领。
让别人为我们赋能,我们也努力为他人赋能,或许会收获更多的奇思妙想和意外惊喜!
难忘的活动,认真的复盘!
期待我们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