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如标题一样,我可以一直“鲜活”地活着。
早上起来投简历,需要大学的成绩单。顺着扫了一眼,看到了自己当时的选修课课程名字,一下就被拉到那几年的大学生活里。当时不顾室友友好的提醒和主流的倾向,选择了一些当时知道是“无用之用”,现在也觉得是“无用之用”的课程。
茶艺与茶道课程老师,是一位品性温和而极有韧性的女老师,我觉得她就像我眼中的茶一样,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回味无穷,且有着自己的自持。她会在课上来带自己珍藏的自己也舍不得喝的茶叶,现场泡上,给我们一人分上一小杯。然后自己也呷一口,跟我们一起回味。给我们讲茶的基本知识,但更多会分享她与茶的结识,与茶友的相谈甚欢,她的茶的热爱,如数家珍的样子就好像母亲对孩子的性情了如指掌,参加茶艺比赛的紧张细节,跟我们分享当地的茶市,跟我们说茶老板看到我们的学生装扮可能会对我们嗤之以鼻或者怠慢许多。但是她在说这些的时候,好似在说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不会义愤填膺,不会痛斥或批判什么,就如流水一般缓缓而过我的心田。她的眼睛永远是亮亮的,脸庞永远是白净的,言行举止永远是不疾不徐的。她如此温和,却如此有力量地影响着我。很神奇,看起来是十分冷门的课程,但次次课都座无虚席,她从未点名。那么大一间教室,或许有不少同学在私下自习或者做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但是他们也许也会觉得,在这样温和宁静的课堂氛围里做着自己的事,也是一件享受。后来她请我们去参观她经营的茶文化活动室,带我们认识不同茶具,讲述每一件背后的故事,给我们泡上了好几种不同的茶,壶起水落之间、茶叶的浮沉翻转之间、再配上老师永远平和、不物喜己悲的神情,感觉褪去外界的尘嚣来到了净土。再后来好像是她没有再开这个课了,再后来好像有在表白墙上看到有同学在问她的课是否还开设.......她是鲜活的,并且一直在我鲜活的记忆里。
民俗文化老师就很不一样,她是一位很有热情很风趣幽默的老师。用的课件全部是自己的科研经历制成的心血,她每节课都必点名,检查我们的笔记,不过较为反常的是,这样“琐碎”的课堂纪律并没有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几乎全场都听得很认真。正如她喜欢强调的“认真”二字。她会跟我们讲她去维族的田野调查的细节,会给我们讲她很多的实践经历、所见所闻,会时不时来一句维语,然后跟我们说这是什么意思。在她的演绎中,每一个民俗都有它鲜活的文化背景,每一个民俗的背后,都是鲜活的人。在最后一次课上,她给每一个同学的笔记本封面签上了自己的维语名字,看不懂,但笔迹正如她这个人一样,潇洒恣意。
还有其他的对我影响很深的老师和课程,很感谢大学的自己的坚守。不论是,自视甚高也好、追求清新脱俗也罢,这些鲜活的人在我的生命里拼拼凑凑,不着痕迹地“鲜活”了我的生命。
成绩单上最耀眼的不是最高的分数,而是这几门选修课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