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大佛寺

        阆中大佛寺位于阆中东南,嘉陵江东岸的大像山麓,大佛成像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前,至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敕名永安寺。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因与皇家陵名相犯,敕改福昌院,沿用至元代。明嘉靖称大佛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建大佛寺摩岩记》谓郡东山山腰,有寺名大佛,其名沿袭至今。这尊释迦牟尼坐像,高9.88米,佛头有螺纹,面容端庄,仪容温和,脚踩莲台,袒胸露怀,左手平放膝上,右手屈施无畏状,衣纹凸起,头部后面有火焰纹光环。据崖龛内壁刻记于唐元和四年的《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此佛为阆中人何居士所凿,成于唐代宗末年、德宗初年。整个造像,比例上稍显粗短,但仍不失壮美、雄浑,具有宗教传统石刻艺术之魅力,为四川10座大佛之一。大佛两侧龛内刻有小佛4700余尊,每尊高10.2厘米,均坐莲台,排列整齐,镌工精美。大佛由三重檐楼遮护,称为大佛寺,又名大像寺。寺楼多次被拆毁,现为1991年重建。大佛旁有南海观音和送子观音两尊石像,右侧有石窟两龛,内有经幢和佛像,为唐、宋摩崖造像5尊,陀罗尼经幢一处,另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石刻24处,凿崖五穴墓一处,风化摩崖石刻不可辨认者尚有10余处,共延展150余米,由此大像山摩崖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大佛寺左侧摩崖上,刻有楷书“虎溪”两个大字,每个字长5米、宽4米,恢宏刚劲。大佛寺右侧雄踞一尊北魏石狮,刻于约1600年前,技法简朴,典型的北魏造像风格,后传为大佛的守护神。大佛经舍位在大佛寺的左下方,是当年何居士居家礼佛之地。整个大佛寺景区,沿山势修建,从山门依次建有药王殿、大佛寺、北宋墓亭、大象精舍、三层殿、黄家亭子和拂云阁,从大佛寺黄家亭子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看阆中全景。阆中自然景观丰富多姿,早在1300多年前,就赢得了“阆苑仙境”、“阆州天下胜”之美誉,而神秘幽深的佛教胜地大佛寺风景区,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文化和神州传说于一体,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2019年4月24日上午游览,门票10元)


阆中大佛,这尊在天然石崖上凿造而成的释迦坐佛,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为四川十大坐佛之一,也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像山摩崖造像的主要构成
大佛寺位于阆中东南,嘉陵江对岸的东山园林,初名大像寺,宋时敕名永安禅,明代恢复旧名,俗称大佛寺
包括大佛在内的大像山摩崖造像,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景区,首先遇到的是药师殿,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建
“虎溪”二字,为南宋年间阆中太守吴昭夫建,统制河中母恩所书。每个字长5米、宽4米,恢宏刚劲。传说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来此采药,在这里治好一只生病的老虎,这条山溪遂有“虎溪”之名
这尊紧邻“虎溪”崖壁龛中的观音造像,似为新造
大佛寺因有坐像释迦牟尼石佛一尊而得名,石佛为阆中人何居士于唐代宗末年、德宗初年所凿,历经二十载完工,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阆中大佛成像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前,至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敕名永安寺。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因与皇家陵名相犯,敕改福昌院,沿用至元代。明嘉靖称大佛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建大佛寺摩岩记》谓郡东山山腰,有寺名大佛,其名沿袭至今
大佛由三重檐楼遮护,檐下高悬“正法久住”牌匾
殿堂内富有肃穆的气氛,这尊释迦牟尼坐像,高9.88米,佛头有螺纹,面容端庄,头部后面有火焰纹光环
佛身着鎏金仙衣,胸口袒露,衣褶流畅逼真,赤足踏于莲花之上。左手平放膝上,右手屈施无畏状,衣纹凸起,仪容严肃温和。大佛两侧龛内刻有小佛4700余尊,每尊高10.2厘米,均坐莲台,排列整齐,镌工精美
大佛寺,又名大像寺。由三重檐楼遮护的大佛阁楼,为1991年重建
大佛楼下的北魏石狮,刻于约1600年前,技法简单,形象朴拙,传为大佛的守护神
北宋墓亭,为历代寺僧圆寂后,骨灰存放的崖穴墓葬
因大佛寺曾经由宋太宗赐名、宋徽宗改名,故墓穴外崖雕有石牌坊与龙纹装饰,以显尊贵
墓亭对面有一座舍利塔,塔身刻有铭文:“师副都刚了澄号碧潭之塔”,为五代十国时期了澄大师圆寂后的舍利塔
大佛寺一侧的唐碑洞内,其中的刻记于唐元和四年(809)的《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确证了大佛为何居士所刻
拂云阁前观景台上可以俯看阆中全景
拂云阁,始建于明代,毁于民国,现在建筑为1990年重建,相传这里是何居士坐禅打坐和圆寂归天的地
拂云阁后面的崖壁间,自然形成了一尊酷似弥勒佛的天然造像,不禁也让人依礼施敬了
仙梯入云,由160级石阶组成,是过去大石佛通往拂云阁的必经之路
现在的景区内茂林修竹、曲径通幽,绝尘了俗气
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宗教文化融于一体,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大像精舍,为当年何居士凿佛期间和像成之后的居家礼佛之所。现在的大佛精舍,为1990年在原址重建
“大像”就是大像山,“精舍”原指书斋学舍,后亦称僧、道居住或讲经说法之所
据记载,何居士本来住在大像山对岸的蟠龙山脚,因为遥望南岸石壁上隐约有神仙活动,便毅然决然舍弃自家百年之业移居此地,亲手雕凿崖峦,已时二十余年,其后绥造经舍,广植林木,遂造就了这块竹林深幽,掩映层楼的清净地
出了景区,远看大佛寺,阔大的数级水泥平台正在修建中,将来再观瞻大佛,就得逐级向上、一路顶礼膜拜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