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码字,阅读量还不如口水文。
分享的全是干货,但是读者直接“太长不看”。
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克里斯托弗·莫林 帕特里克·任瓦兹在《销售脑科学:洞悉顾客,快速成交》一书中指出:
“人类从根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会最先关注影响自我的事物。”
人的注意力有限,我们都更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冬奥会顺利举办跟你升职加薪哪个更让你激动呢?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文章有阅读量,首先你得知道这篇文章你是写给谁看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对他有用,什么样的标题才能吸引他等等。
2005年,河北养元公司推出了一款产品“六个核桃”,六个核桃最初的广告语是“六个核桃,好在六点。”给出了消费者选择核桃乳的6个理由。
效果如何呢,相信也不用我说了,这条广告语,我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到2009年,六个核桃换了一句广告语:“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这个广告一出,对象就很明确了。
谁经常用脑?当然是学生啦。
什么场景下会用到?用脑的时候。
这个广告投放之后,逢年过节,需要给亲戚家孩子买点东西,很多人都会想到六个核桃。从此销量一发不可收拾。
很多时候,我们写文章,都是从“我”出发的,我学到了什么,1、... 2、... 3、...列举出来。我的产品很好,好在哪里呢,1、... 2、... 3、...
但是受众的感觉是——关我什么事?
从“好在六点”到“经常用脑”,这是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
写文章的逻辑和营销的逻辑本质上是类似的,好的文章和好的营销都体现了你影响别人的能力。
我的这篇文章,如果没有学习上面的内容,我的标题可能就是: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
不去想我的文章写给谁看,也不去想希望对谁有帮助。
但是了解了“切身”之后,我想了想,希望分享给跟我有一样困惑的写作者。所以我的文章标题也聚焦到相应的痛点,希望引起注意。
跟原来的标题比,是不是多了一点点吸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