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成为斜杠,意味着“自己有能力赚多份钱”所以这个身份,在国内18-25岁人群中,有82.6%的年轻人想成为这样的人。
那怎样才算是一个斜杠青年呢?
网上有一篇关于斜杠青年的介绍,在大多数的报道里,成为斜杠青年的方法就是兼职接活。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大学学长,在大学里。他一边招生自学考试,一边卖电话充值卡。然后还卖茶叶等特产....我想如果在今天,他应该算是一个斜杠青年了吧?
但如果有多个兼职,就算斜杠青年的话,我觉得他都比不上我们老家的李大爷,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个斜杠老人。因为他又做搬运工,瓦工,除草匠,门卫,清洁工等工作。
如果仅仅把追求多元化的职业体验或者兼职收入当做斜杠青年的话,我想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一个误区。
很多人说去经历,去尝试不同的职业,有人生有不同的经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像我们在很多个兼职的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增加的往往只是一个“能力假象”罢了。我们更多地只是经历了一下,但是我们的认知并没有明显加深。
斜杠青年更多的是需要深入的探索,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多元化。如果我们盲目地东学一点,西学一点,追求所谓的多元化,那么我们在成功的路上会绕一个很大的弯。你只有在一个领域里做到极致,你才能够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够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正如著名的网红李叫售,如果他当初单纯的追求斜杠,做各种各样的兼职,你觉得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换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他的专注,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才造就了他今天的一切,反而让他有了斜杠身份,培训师/咨询师/企业家/网红。
所以真正的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多元化的结果。
愿你成为一名真正的斜杠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