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好心的旅店老板说“回民一条街?那是骗外地人滴。一碗面条就六根,要你二十块眼睛都不眨”时,我吓得立马收回了迈出门去的脚。不是怕东西贵,而是怕钱花了还被人当成傻子骂。于是,我赶紧掏出烟,带着讨好的笑容给他点燃。之所以讨好,是因为总觉得自己是外地人,来到西安生怕被人取笑了去。“那哪里能吃到正宗地当地小吃呢?”老板深吸了一口,又吐出来,斜了着眼睛瞅了我一眼,“那——你就去洒金桥、庙后街吧!”就在我感谢后准备出门时,他又在后面喊了一句,“早餐洒金桥,晚餐庙后街。”
好在,离我住的地方并不远,地铁四站路。走走看看是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对哪里都陌生。放在以前只能找人打听路,所以才有了“哪里哪里人坏,明明该往东走,他偏往西指。”不过,现在就不用那么麻烦了,一个导航解决了所有问题,还不用担心被骗,唯一的缺点是少了与人交流的机会。也不知道这是科技的进步还是时代的落后。
刚一进洒金桥就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家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好奇心驱使下凑上去看看,原来是卖香酥牛肉饼的铺子。一打听才知道,大伙排队是因为这是一家网红店。可能是我落伍了,对于并不喜欢刷抖音的我来说根本没听过这家店的大名。我又看了看那家店,“香酥牛肉饼”几个大字格外显眼。人都有从众心理,我也打算买几个尝尝,尽管其他的牛肉饼我也没吃过,但看了一眼排队的人群还是打算等回来的时候再买。
洒金桥,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老旧:略带点大理石的地面被磨得乌黑发亮;逼仄狭窄的街道两边商铺一家挨着一家;老旧的楼房挤挤挨挨地排列。
给人的第二感觉就是有趣:现代化的牌匾和复古的招牌相映成趣;回族人特有的小帽与现代人各式各样的帽子争奇斗艳;各种食物的香味与牛羊肉的膻味互不相让。
给人的第三感觉就是脏乱:曲里拐弯的街道上有步行的人、乱窜的电动车、按着喇叭艰难前行的汽车;乌黑的街道边横流的污水和到处乱飘的垃圾;本就狭窄的人行道上凸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摊位。
不过,好处也不是没有:到处都是操着本地方言的人们的说话声和叫卖声。虽然我一句都听不懂,但最起码证明我来对了地方,至少不管我想买什么都不会明目张胆地骗我。
因为没吃早餐的缘故,几乎每家店铺我都看一看。这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就香酥牛肉饼这一种食物差不多隔三五个铺子就有一家卖的,但都没有人排队。于是,决定回来的时候无论如何也要尝尝那家网红饼到底好吃在哪。
枣糕,绿豆糕,据说都是陕西特产。可这两种食物因为都是粘的,并不适合我的口味,加上本来家乡就有,所以我并没有去尝试。虽然这是陕西产的,看起来很有些不一样。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个女伴在身边或许无论如何都要吃上一口,因为女人爱吃敢吃好像是天性。可几个大男人在一起,更多的还是看。因为没人提议自然就没人尝试吃,那么尝尝的欲望就被无限拉低。
肉夹馍,菜夹馍,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还真是陕西特产,因为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陕西以外的其他地方,只要看到了必定写着“陕西特产”。我依然没有吃,因为在我曾经见到的第一次就吃过了。虽然味道是有些特别,但仔细想想也就那么回事,再吃最多算是填饱肚子而已。
我在寻找一种我熟悉的早餐,比如豆浆油条或者小笼包稀粥之类的,可惜感觉走到一半了也没见到。正好遇到一家蟹黄汤包,尽管东北的盘锦河蟹非常出名,但我想或许南方的蟹黄味道会不一样。可当我看到一个包子要二十五块钱时,有点后悔,毕竟正常包子大小的蟹黄汤包怎么看也不应该贵到有点小资。本打算一走了之,可既然进来了,就是装也要装到底。
所谓,莫装逼,装逼遭雷劈。两个包子仅仅就是两个包子,除了汤多一点再也没吃出来有什么不同。我总觉得那老板仿佛在嘲笑,所以我只能逃也似的跑了。
当来到十字路口,我傻眼了。原本以为的小吃街就是一条街,谁知道现在看到的却是往哪都一样。一样逼仄狭窄的街道,一样的招牌林立,一样的人头攒动。往哪个方向走成了我现在艰难的选择。就在我犹豫不决时,想起店老板的话,庙后街吃晚餐。虽然现在离晚上还早,但并不耽误我去看看。当又到达一个十字路口时,我彻底没脾气了,因为左右看看,依然是望不到头的街道,什么都和上一个十字路口一样。如果不是招牌上有些微差别,我差点以为走入了迷宫。这次我真的放弃了,实在是走遍一条街需要莫大的勇气与体力。
我不得不走回头路,因为我怕再走下去会不知道回去的路,所以就不得不再次忍受旁边店铺中牛羊肉传出来的阵阵膻味。就在这些牛羊肉店铺之间夹杂着一家酥饼店,店名叫矮子酥饼。酥饼嘛,哪里都有,但我还是忍不住买了一包。一个是还没吃饱,再一个招牌上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我经历了三个多小时再回到出发的地方,才发现排队的那家还依然在排队,没办法我也只能老老实实地排了。半个小时的挨晒后我终于买到了牛肉饼,然后我又特意去旁边没人排队的那家买了同样的几个牛肉饼。不要怪我多事,我就想比较比较这家的饼到底不一样在哪里。
小吃街虽大,与我也仅仅是一张嘴一个肚子,当吃饱后,再美味的食物也品不出个中滋味。不过,这条街的确是不虚此行,见到了真正的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