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和小家伙在村里(老公的老家)住,因为在城市的家里享受惯了空调的睡眠模式,显然,在村里小家伙是热的睡不着。
起初,把他抱上床时,他是愿意的,只是毫无睡意,净想着上串下跳。好,我很耐心的看着他这么做着,并时不时的提醒他该睡觉了。就这样,半小时过去了,我的困意渐渐袭来,而小家伙却开始各种焦躁起来。把我推开、眉头紧锁、喃喃哭泣、还要下床去找爷爷………如此反复!嗯,此时的我耐心已经耗尽,加上困意的驱使,我终于受不了了,举起手就朝他小PP下了一巴掌…好样的,他哭得更肆无忌惮了…于是,我没好气的问道:你到底想怎么样?还不睡觉!小家伙因为才1岁半,他除了哭,根本无法表达他自己的想法。
后来,带着些许心焦,我还是平静了下来,抱起他,把他拥入怀里,轻轻拍着他的背,跟他说:“妈妈知道,你有些认床对不对?同时,因为没有空调宝贝觉得太热了,所以才这么哭闹焦躁的对吗?嗯,妈妈很能理解你的感受,并全身心的接受你的感受……”小家伙很明显平静了许多,就趴在我的怀里慢慢安静下来。此时,窗外的知了声不断,突然才发现,我跟孩子说的话,就是我日常处理自己焦躁情绪的方法啊。
想起前段时间,听到的关于父母教育的微课堂培训就有提到:以前我的父辈总是在我们哭的时候对我们说“不许哭!”老师把这个定义为压抑孩子的情绪,所以孩子哭的时候应该让他哭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陪在孩子的身边。当时,我觉得我懂这个道理。最近,在豆姐的NLP课上,也有提到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我也认为在日常中我做到了…
昨晚的反思,我才发现,平时我自认为的做到,只不过是以对立的心情看着孩子哭完,然后心里准备着一大箩筐的道理要等他平静后跟他讲的。而真正的陪伴,应该如我昨晚那般,全身心的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做到与他有效沟通。
说了如此多的(fei )话,就是想分享给做父母的大家,你真的接纳孩子的情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