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香港》
如今国人去香港非常便利,办个通行证即可成行。但在三十年前,想到香港甚至比出国还难。幸运的是,1990年,我们一行18人从非洲援外项目组回国探亲,在香港转机逗留两天,那是改革开放后我第一次到香港,僵化的思想意识虽因在非洲两年而有所改变,但还是没见过世面的坎井之蛙。
虽然香港算是中国领土,但在世界上属于发达地区,人均收入超过其殖民统治者英国。仅在香港启德机场,就让我们眼花缭乱,飞机平均一两分钟就有一次起降,老外的面孔甚至超过港人。想到从北京出发时,我们倚在候机室窗前等着盼着看飞机起落的情景,真是判若两人。
当晚我们住在九龙的一家星级酒店,当时在国内还少有星级概念。晚上去吃自助餐,同行的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自助餐如何去吃。看着玲琅满目的美味佳肴,咽着口水坐在餐桌前等着服务员来点菜。第二天我们自由活动。先是乘快轨去尖沙咀购物,我们特意在兑换所换了港币,比价是1美元兑7.8港币。尽管兜里揣着人民币,且银行标注兑美元的牌价是1美元等于4.7元人民币,价值远高于港币。但真是有行无市、无人问津,也根本花不出去。因为国力不够,人民币带出国门,就是一张白纸。哪像现在,不仅香港,连东南亚的商场都抢着收人民币。
说是购物,但与现在国人在香港狂买相比,那是天上地下。电器不敢奢想,到了周大福金店大都都给媳妇买了个纯金戒指,而我又买了个项链和吊坠,令店员对罕见的大陆同胞刮目相看。
一路上我们特意坐上国内没见过的双层巴士,浏览了香港岛和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观,观光的同时,我们都在感叹,何时家乡也能发展到这个程度,也许我们是看不到了…。没成想短短的二十多年,祖国的高速发展就实现了当年的渴望。
回北京的那一天,我们乘坐港龙航班,但闹心的事来了。起飞前两小时,同组的两个成员提转机过来的行李时,发现没有了。作为项目组工程师兼翻译的我,领着他俩去行李处问询,但是问遍周围的人,竟无一人能听懂和说普通话,情急之下,我试探地用英语问是否可以说英语,对方马上露出惊愕的神情,立刻用流利的英语对我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把我们引导至海湾航空公司办事处,那里的阿拉伯职员也很热情,协调这两位组员再等两小时,行李收到后乘下一港龙航班抵京。
岁月鎏金、往事如烟,如今连每个香港特首都会说普通话,每天通过罗湖口岸出入香港的国人就有几十万之多,不得不让人赞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