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表情包”悄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有几百张表情包。
“斗图”更是成了一种消遣的方式。有时甚至不说一个字,全靠表情包,就能完成一段所谓的对话。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随着表情包的盛行,我们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越来越少了。
请允许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和一个人坐下来好好的聊聊天了?
很久了吧。
明明是在网上可以聊得热火朝天的人,见了面却会有一种相顾无言的感觉,之后还会埋怨:他怎么这样?
原以为是很气氛很欢乐的一次朋友间、同学间的一次聚会,却成了“我们一起玩手机”的一个活动。为了掩饰大家的尴尬,只好用一个个游戏与酒精来助兴,觥筹交错间铸成了人与人之间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
酒浓曲终时,人却散场。
更有甚者,有把大家的手机摞在一起,谁先碰谁买单这样一个滑稽又悲哀的做法。企图以这种方式增进大家的交流。可实际上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2
而且我明显的感到:我的表达能力在下降。
总是打字已经让人产生提笔忘字的情况了,一直发表情包更是完全影响到了我的语言组织能力,时常言不达意。
好像说某句话时,一定要配上特定的表情包方可,而不是单纯靠文字的力量去让对方完全体会到你的真实想法。
比如说,想表达一份豆腐脑很好吃。
我们的表达常常是:
而老舍笔下的豆腐脑却是
“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读的时候,我是不自觉地咽口水的。就好像,一份豆腐脑已经摆在我的面前了。
文字,应是具有这种力量的。
3
很喜欢那句话:
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我们的交流方式很古老也很原始,只是语言与文字,却能于平淡中,蕴含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突然就怀念偷偷用按键机联系一个人的日子了。
“我都找不到表情包描述我的心情了”
这句话的背后,真的很让人难过啊。
感觉到了一种言语的缺失,语言的匮乏,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扩大以及文字表达的一种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