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外部环境的诱惑等等,离婚率在不断上升,单亲儿童数量增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我们寄宿班里,单亲儿童的比例平均在10%~20%。很多由于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异又各自成家的,对孩子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形成与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态。这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都成了问题孩子,他们觉得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自己是多余的,再也得不到他应有的关爱,于是就想通过一些极端方式,如不做作业、玩游戏、打架等,来引起家长、老师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缺乏安全感,缺乏关爱,表现出了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和问题。因此,教寄宿班时,会特别关注这些孩子。
去年九月,新接了一个寄宿班,从班主任这了解到班级里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因为孩子年龄小,又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他们特别胆小,生怕做错事,课堂上很少参与,平时也不爱说话,有时讲到爸爸妈妈的话题,会眼眶红红的,看着很让人心疼。怎样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呢?
我们几个老师轮流和他们谈心,不时问寒嘘暖,和他们聊聊家常,告诉他们在学校里,老师就像他们的妈妈,有任何事都可以求助。这样慢慢地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当孩子们体会到我们就像亲人一样,他们就会把开心的事和我们一起分享,也会把他们心中的秘密告诉我们。看到合适的时机,我们也会给孩子们讲道理,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单亲的事实,告诉他们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但爸爸或者妈妈依然爱着他们。
和孩子们谈心沟通一种关爱的方式。如果用行动来表示对单亲儿童的特殊关爱,以情来感动他们,孩子们会特别感恩。记得开学没多久,要举行亲子运动会,每个家庭都有爸爸或者妈妈或者亲人的参与,可是已经开始比赛了,一个小男孩静静的低头坐在树下,不时抬头看看大门处。这个孩子父母离异,他判给爸爸,妈妈已经重新组成家庭,还生了小宝宝,几乎很少来关注他了。看到这,我走过去问他:“珂年,爸爸没来吗?”他含着眼泪点点头。“爸爸临时有事来不了了,老师带你参加比赛好吗?”“真的吗?”他马上破涕为笑。我带着他一项一项参加比赛,我们有好几个项目拿到了奖。当我带着他去参加心有灵犀这个项目排队时,他突然说:“老师,我不想参加这个比赛了。”“为什么?怕老师拿不到好成绩吗?”他摇摇头。“那是为什么呀?不好玩吗?”“我太重了,你会背着我会累的。”好感动,我一把抱住他:“谢谢你,老师不累。今天你就是老师的孩子,我们可不能半途而废哦!”“那你慢慢来好了,没有奖品也没事的……”这次比赛后,孩子对我可亲了,每天我快下班时一定来办公室门口和我说再见,每天数学课一定在教室门口迎接我……一次陪伴,一次参与,换来了孩子的笑颜,值。其实有时我们一个简单的举动,如生日时送张卡片,作业时多停留片刻,吃饭时把爱吃的菜分些给他……都会让孩子觉得很幸福。我们学校和班级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关爱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在校心情愉悦,能逐渐抚平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走进单亲儿童的心灵,是一项需要全社会的人都能够持续关注的教育,需要我们营造一种有利于单亲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把失落的爱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