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人性的狡诈,《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读书笔记2

上一节中,我们知道了纽约的来历,也知道了发生在纽约大地上的第一起金融操纵案。

第一节只是背景介绍,接下来的将是发生在这个神奇大陆上的各种惊心动魄的操纵行为。

不要急,让我们慢慢说来。

每一节都是新的故事,请大家帮忙 转发、点赞!

第二章: 杜、伯尔

1、什么是经纪人

我们知道纽约这个地方是一个商人天然的聚集地,这种人流和物流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快速扩张,各类建筑和公众设施(比如街道)也被快速的修建起来。华尔街,也就是这种情况下修建起来的。

只不过那时候的华尔街,还不像它现在这样以金融出名,那时候它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或者说,只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普通街道。说它普通,是因为它和别的路没什么两样;说他重要,是因为它算是那时候的一条大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华尔街和另外一条叫宽街的街交界处宣誓就职的。华尔街的东端,一直延伸到河边。这里靠近海港,一直是商业贸易的活跃地,出海航行归来的船只都乐意在这里停靠,然后把他们带回来的物品就地处理。参与生意的其它人们,也都聚集到这里等着船只的靠岸,与之交易。于是这个地方就越来越多人,越来越红火起来。这里很多建筑物都说两层高的小楼房,一楼是小商店,二楼住人,还有一些房子出租给各类的经纪人。

经纪人,英文为broker。他的原意是把一桶酒分装成一杯一杯或者一瓶一瓶后再卖出的人。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单词和break(打断、分割、破坏)很相似,就是指把整体分割成小份的含义。在17世纪之前,broker这个词一直特指零售商和批发商。然后经过慢慢的发展,也开始用来形容各类不直接从事生产的中介人,并延续到现在。现在,我们说的“经纪人”一般是指撮合买方和卖方的中间人,他们靠收取中介费为生。 他们可能高度专业化的人士,只从事一种产品或者一些相关产品的经纪服务,比如保险和房地产经纪人;也可能是专门从事证券买卖的专业人士。

简单来说,经纪人broker就是一个中介者。经纪人开的做中介业务的公司,就叫做经纪公司。

2、汉密尔顿的小目标

美国建国后,政府的首任财政部长是10美元汉密尔顿,为振兴美国他提出了三个小目标:

1、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收体系;

2、发行新债;

3、建立中央银行。

这个计划的实施,导致了大量可交易的证券突然涌现,包括国债、地方债、新银行股票、保险公司股票。国债和州地方债,是交易的主流产品,但最热门的还是“美国银行”的股票。美国银行发行的规模是如此的大,还有作为联邦政府独家代理的垄断地位,使得它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汉密尔顿建立这个美国银行的手法也很有意思。为了给美国银行做信用背书,他通过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公司在欧洲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买下了美国银行20%的股份。也就是让政府占股20%。剩下的股份对公众出售,但条件有三个:1、任何个人不得超过1000股;

2、购买者要用黄金支付25%的价格;

3、剩下的部分可以用新国债来支付。

第一个条件,打断了银行被某人垄断的可能性;第二个条件,实现和黄金的硬捆绑,建立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第三个条件,把新国债(其实就是新版钞票)和银行捆绑,由于第二条的存在,又间接的实现了新国债和黄金的捆绑,让人们对这个新国债有了信心。还刺激了新国债的需求。好贼啊,小算盘打得响亮!三个条件每一点的设置都是关键而又巧妙。最关键的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捆绑黄金,让人们对新政府、新银行、新国债的信心都十足提高!

信心是什么,信心就是一切呀!这IQ,我给100分。这套套路打下来,聪明人汉密尔顿既解决了新银行信用背书问题、又控制了银行的归属权;既提升了美国政府的信用、又筹集到了大量黄金;另外还顺利卖掉了新国债。于是欧洲也沸腾了,他们对美国的信心也被汉密尔顿刺激大了。欧洲公司开始向美国输送大量的代理人和资金,漂洋过海的来参与这个新生市场。

同时那些在欧洲横行已久的各类金融手法也开始在新美国落地生根。卖空、期权这些新花样一下子在美国普及开来,为美国金融市场的活跃度、投机性添油加火。交易量的猛增,把热爱八卦的报纸也吸引过来了,各种关于股市到顶了、泡沫要破了的灾难预言也开始甚嚣尘上。交易的增多、经纪人的增多,也使得这个地方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无聊的人们,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泡在咖啡馆里赌博、吹牛、交流各种股票的小道消息。一些想着做大规模的经纪商,打算把自己的事业正规化,他们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举行定期的证券拍卖。甚至有人打算建立一个拍卖中心,并让大家把股票存放在这里,方便双方交易和中介人抽佣金,他们把这个拍卖中心称为证券交易所。

要知道这可是17世纪,还没有计算机什么的鬼东西。所有证券不论是债券还是股票都是纸质的。人们把股票藏在家里,想交易的时候要把它们带在身上,辛苦劳累的跑到那些有可能做交易的大街上。如果买了人家的股票,又要拿着跑回家藏起来。多累啊!多折腾啊!当时也没有什么自动报价系统,人们对证券的估价,还是在街头巷角一个个找人打听价格,然后看顺眼的还得相互砍价。多累啊!多折腾啊!假设如果有了一个可供大家保存和交货的、固定的拍卖中心,那将会省下一大堆事。

当然,人们都是聪明的。既然有人聪明的想到提供集中的场所方便大家交易,从而方便赚取更多的佣金。那也会有人聪明的想到来这里探听价格和风声,然后出去私底下交易,这不就省下了场内交易中介费了吗?于是,这些提供场地的场内经纪人们只能想办法来应对这种“盗窃”行为。

1792年,21个经纪商和3家经纪公司,自发在一颗梧桐树下签订了一个著名的协议《梧桐树协议》。在这个协议中,规定了各方经纪人收取的中介费不得低于0.25%(这个规定持续了很久哦,久到你不敢相信),并且在任何交易中要给签了协议的会员优先权。不过他们还是没有修建一个正式的交易中心,他们只是开了一间咖啡屋。不管怎么样,咖啡馆就咖啡馆吧,没事还可以喝杯咖啡。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会员同志们在这里面举行拍卖会优雅的喝着咖啡、拍卖着股票,相互交易。非会员也欢迎来旁观,你们在这里虽然没有资格买卖股票,但好歹可以买一杯咖啡嘛,凳子咖啡管够。

虽然《梧桐树协议》被认为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起源,但这个时候的它还真的只是一个垄断型的俱乐部。它只吸纳纽约最有钱的经纪人成为会员,然后他们通过联盟和合伙操纵价格来保证内部人受益,而把非会员排斥在外。

3、汉密尔顿的亲戚

提起精神来!大贼准备出场了!杜尔,将是我们本章故事的主角。

杜尔的妻子,是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妻子的表亲。杜尔本人,是一个大富豪,靠在独立战争时候为军队提供物资发了横财,并在后面汉密尔顿的改革中通过土地和独立战争债券又赚到了一大笔。他还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创立人之一。1785年,杜尔成为国家财政委员会的秘书。1789年,杜尔被汉密尔顿任命为财政部部长助理。接下来他的所作所为,使他成为了操纵证券市场的一个著名的人物。

首先,我们在前面说过了,他是政府里面的一员,而且还是财政系统里面的一员高官。他就利用他的这一特殊身份,打听各类消息、拉拢各路人物为自己的投机服务。他在财政部走动,建立各种人脉关系,在政府内私底下游说,拉拢各路高官。当时的美国联邦法律禁止财政部官员参与任何联邦证券的投机活动,但他却对此嗤之以鼻。依靠着他的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他建立起了一条复杂的利益链,连战争部部长也成为了他搞投机活动的背后金主之一。如果大家认为他只是一个拉皮条的掮客,那就大错特错了。就让你看看他是怎么样奸猾狡诈的!

麦科姆,是纽约最富有的公民之一,向来仰望杜尔的名声,于是和他一起炒股。前面说了,政府不允许官员炒股。为了遮人耳目,他们用麦科姆的账号进行交易,但实际操盘手却是杜尔,麦科姆只负责出钱和提供账号。杜尔是怎么操作的呢?当时有小道消息盛传,说美国银行将要收购纽约银行。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纽约银行被收购之后股票一定大涨(因为美国银行是央行,它的信用度对纽约银行是重大利好)。所以杜尔用这麦科姆的这个账号买入了大量纽约银行的股票。作为财政部的一员、部长助理、部长的亲戚,种种光环下有谁敢不信他一定有内幕消息?而且还必定是最直接、最核心的那种!所以很多人就跟着大量买入纽约银行的股票。他怎么可能会错呢?每个人对此都深信不疑。

然而,更骚的操作来了。作为最硬核的内幕人士,杜尔对自己丝毫没有信心!他用自己的账号去做空这个股票!不但如此,他还把纽约最有权势的家族利文斯顿家族拉下水一起做空这个股票!他利用麦科姆的账号、麦科姆的钱大量做多,利用自己的账号做空!如果是股票涨价,那他就可以从麦科姆的账户中分红,哪怕自己的账号中亏损也是赚的!如果是股票跌价,那他就可以从自己的账号中吃到肥肉,哪怕麦科姆那里大亏特亏也关他屁事,反正他在那个账号又没有投钱!这样一来不管最终收购是否成功、股价是涨还是跌他都会有其中一边的收入!NB吗?

麦科姆的账号带动大量人员去买入,推动股票上涨;利文斯顿家族反向操作大量卖出,推动股票下跌。如果真的大涨,利文斯顿家族就大亏;如果大跌,麦科姆就大亏。然而这些又与杜尔有个屁关系?杜尔只负责无论涨跌自己都有得赚就行了!

本来这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只是随着银行股价的大涨,杜尔好像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忘掉了风险,陷入了贪婪的迷雾中。他开始向银行借钱、向有钱人借钱,和名人们签订代客理财协议。然后把这些钱都投入到了买银行股的战争中。。。或许他以为股价总是能上涨的,那样他就能用后面赚的钱来偿还之前到处借的钱了。这就是典型的散户思维。汉密尔顿终于也听到了这一消息,他目瞪口呆的说道:“这种时候,应该有一个区分好人和恶棍的界线,来区分受人尊敬的股票投资者和纯粹的毫无原则的赌徒。”然而他说了有用吗?没用!你可以制定政策,你可以警示风险,你可以批判人心。但你却永远消灭不了人类贪婪的欲望!你永远消灭不了人类为财疯狂的本性!

前面说了,利文斯顿家族是纽约最有权势的家族,他们是做空的一方。如果股票大涨长虹,对他们来说就是宛如用刀子割肉一般的疼。他们更喜欢的是股票大跌。于是他们出手了。他们开始从银行里面提出真金白银,来减少市面上的货币量,于是市场上钱不够了,借款利息开始飙升。那些从市场上借钱来炒股的人都疯了!包括杜尔。你看本来好好的跟着利文斯顿们做空就能赚一笔了,或者跟着麦科姆做多但不要这么明目张胆的引来众多跟风者,那也能赚一笔钱。现在头脑发热去借钱买入这么多股票,突然利息变得这么高那真的是吃不消呀!那就只能挪用公款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挪用公款的事情很快就爆发,法院判令他归还公款。他哪里有钱还呀!于是名声扫地。当初那些哭着跪着来求他来借钱的人们,现在连一分钱都不敢借给他,个个唯恐避之不及。没有钱,绝望的杜尔被丢进了监狱,并在里面了结了余生。他的破产,带动了股市上的恐慌情绪。所有股票大跌。那些跟着他做多的人,那些借钱给他的人,那些与他合伙炒股的人,纷纷陷进了漩涡之中,许多人因此破产。包括前面说的那个最有钱人之一的麦科姆,也早早破产入狱。

而高兴的人,除了做空的利文斯顿家族,恐怕就只有2美元杰斐逊了。他一向痛恨投机者,现在投机的泡沫被打破,他的预言变成了真实。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我们的股票泡沫破碎了,他们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一个个倒下了。”

汉密尔顿却如临大敌,他知道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去挽回投资者的信心,来保住自己为之奋斗的成果,并消除市场上的恐慌。他做了一系列在今天很多公知大V们看来都会错误无比的正确事:1、他下令财政部购买价值几十万美元的联邦证券,以提振市场信心;(回购)2、他要求银行不要收回贷款,以保证市面上的流动性不收缩;(降准)3、他允许商人们以黄金或国债之外的短期票据来支付关税,以扩大流动性。(放水)他的这一系列行为,简单说来就两个字:动用一切行政手段,救市!他说:“只要这些金融机构保持完整,任何真正的公共性灾难都不会发生!”“汉密尔顿所做的正是一个社会的货币和财政当局在金融恐慌中应该做的。他这样一个严密的应急计划有效阻止了恐慌,使之没有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确保了股市危机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尽管有个别的投机者无法避免地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开创了行政干预金融的先河。这个在18世纪末就已有的成例,让我们对在后面章节中的出现的各类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和表演也不会感到奇怪了。杰斐逊主义者却不这么想。他们总是把投资者、投机者和赌徒混为一谈。在他们看来,汉密尔顿只不过是在保释一群赌徒。在他们执政之后,他们摧毁了汉密尔顿所构建的体系,让美国一次又一次的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之中。直到1987年,距离这第一次危机爆发195年后,美国政府才又一次出手阻止了一场类似的金融危机演变成全国灾难。

杰斐逊主义者小政府的理想,反应到华尔街金融市场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没有全国性的政府部门来监管它。由于没有政府部门的深度介入,华尔街作为一个金融市场,比世界上其它市场要自由得多。它可以自己建立规则、自己设计运作程序,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然而缺少了监管,它的发展又更容易充满泡沫,更容易在压力面前突然崩溃跪倒。

4、操纵银行的副总统

杜尔破产案终于以杜尔的入狱而终结。纽约银行也并没有获得美国银行的收购。它和美国银行纽约分行,在挺过了银行破产潮之后成为了纽约城里面唯二还活着的银行。这两家银行,与汉密尔顿都有所关联,它们都是他发起建立的。所以他对它们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哪怕在退下财政部长的职务以后。这对纽约的杰斐逊主义者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那些投靠在杰斐逊主义派别的商人们,很难在这两个银行获得贷款和其它银行服务。可想而知杰斐逊主义者们是多么的不满,他们亟需解决这个问题。

伯尔,杰斐逊主义者,决定打破这种垄断。这是一个牛人,在10美元杰斐逊当上第三任美国总统的时候,他是副总统。后来还在和2美元汉密尔顿的决斗中,干掉了这个美国第一任财长。这些都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我们且来看看他现在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

他打算建立一家能受自己控制的银行,既能解决党派的贷款问题,又能扩大党派的影响力(当然,也有人说他最想解决的是自己的财务问题)。他要面对的严重形势是:怎么样才能在对手控制的州政府里面拿到银行牌照?说到这里,我们又要回头看一下当时的规定了。在那个银行股狂涨的年代,不是随便哪家银行都能公开发行股票的。只有经过州立法机关批准,给了准生证的银行,才有资格对外公开募股。公司的成立也一样,需要获得了州政府的准生证后,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法人公司。而政治因素,则在公司诞生的审批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还有一个背景,就是直到1930年代以前,美国的商业和政治都是纠缠在一起的。用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官商勾结,不分你我”。比如说,一个参议院议员同时也可以是一名在职律师,他可以在立法会议中以议员的身份添加一条有利于某人的修正条款,然后再以律师的身份向这个人收取一笔咨询费。这种情况在当时是理所当然的,并没有法律和道德上的问题。

前面说的那个政治家伯尔,同时也是一名商人。他这次打算通过建立一个自来水厂,用为公众谋福利为借口,来迂回的设立一个受自己控制的银行!以政治家身份、以公众利益为借口,来谋求自己作为商人的党派的、私人的利益。他首先要获得的是成立一家自来水公司的批准,也就是获得一张自来水公司的准生证。他知道如果透露出一点点办银行的想法,立马就会被控制了州政府的对手——汉密尔顿主义者所干掉。所以他需要自来水厂做幌子。当时的纽约,饮水状况很不理想。纽约哈德逊岛四面环海,不管是私人还是政府,都只能打井取水。由于发展日趋加快,污染日益加剧,地下的淡水资源慢慢被污染,使得伤寒和霍乱等疾病越来越肆虐。大部分的居民都只能听天由命,只有少数富翁还可以从岛外运来干净的饮用水。纽约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准备成立一个公共自来水公司来解决提供干净水的问题。

但是伯尔发威了,他通过种种公关,让这个计划变成了批准一家私人自来水公司来为纽约提供干净的自来水。他炮制了一个方案,名义上是为了纽约居民提供急需的饮用水建造一个自来水厂。但是就像现在所有的奸商那样,他在最后用小字不明显的标注了一条公司章程,这个章程规定:“。。。该公司可以动用任何盈余资金购买公共股票或其它股票,或从事任何其它资金交易或业务经营。。。只要是为了该公司本身的利益。”看懂了没有?简单翻译,就是只要是为了自来水公司可以顺利办事,为了自来水公司本身的利益,这个公司可以干任何事,当然包括从事银行业务!!!这是一个BUG条款,通过这个条款,它可以干任何它想干的事情!

伯尔是一个聪明的家伙,他还有更多聪明的手段!在州议会讨论各议案的时候,他耐心的等到要休会的最后时刻才把这个成立私人自来水公司的议案提交给各位疲惫的议员。并在大家心急火燎的赶回家吃饭之前通过了它!!!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利益和不明因素的主使下,最终使得私人自来水公司的议案得到了通过和签署。于是,杰斐逊主义者的伯尔,就在汉密尔顿主义者的地盘下,成功的撕开了一个口子。

伯尔拿到自来水公司的准生证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开一家银行。仅仅在5个月之内,银行就开好了。而此时的自来水公司连一根水管都没有铺好!汉密尔顿这才发现上当受骗了。他懊恼的把这公司形容为“法理上的一个彻头彻尾的怪兽,但同时是一个获得利益和影响力的方便工具。”伯尔胜利了。

成立一家银行,这确实是一个找钱的好手段。在银行成立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他就从这家银行借得了差不多6万5千美元的巨款。1800年左右的6万美元差不多等于现在的1亿两千三百万美元?!这为他的活动、知名度来带来了极大的好处。3年后他辞去了自来水公司董事,就任美国副总统。而这个自来水公司呢?经过百般折腾,确实也建成了一个供水系统。它通过约40公里的木质管道,为城里近千户居民供水。但这个把木质管道里里外外用厚厚的焦油涂满的供水系统,从来就没有提供过真正干净的水质。直到最后纽约市政府修建了水渠,从北部克罗顿河引来河水,才解决了纽约的干净饮水问题。而这家银行呢?它一直都是纽约金融界的主要参与者。后来,它的名字变成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再到2000年与摩根公司合并,成为我们所熟知的摩根大通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

5、真正的证券交易所

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资本市场在纽约、波士顿、费城和巴尔的摩等地,开始飞速的发展起来。然而前面说过的、引起股票抢购狂潮的、汉密尔顿主推的、为了稳定美国信用和经济而建立的“美国银行”,却在1811年被关闭了。这距离它开始股票认购的1791年仅仅20年的光景。

这都是杰斐逊主义者的功劳。他们利用在国会中占多数的优势,否决了让美国银行作为国家的代理银行这一传统。并在后来把美国银行卖给了那个美国最富有的人——费城的某个大船主。失去了一个中央大银行来为政府理财、打理金融业务,这已经是一个灾难了。更为愚蠢的是,美国又去找它的老东家英国开打第二次独立战争。这时候的英国可还是被日不落帝国余光笼罩着的,打起来费钱得很。没有钱,也没有自己的融资渠道,那就只能去借了。

失去了美国银行这个融资渠道的现任财政部长,不得不低下头来,去找那个买了美国银行的大船主借钱,请求他购买新发行的国债以帮助政府筹集战争资金。这不能不说真是一个讽刺。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816年,学乖了的国会终于批准建立了第二美国银行。而因为这次战争而发行的大量国债,却无意中推动了经纪业务在美国的蓬勃发展。1811年战争前的美国国债为450万元,而1815年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国债增加到了1270万元。大多数的交易还是集中当临时首都费城,因为那里的有着众多大银行和结构完善的证券交易所。而那时候的纽约,经纪人们还是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来进行运营。所以他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去学习先进经验,来改善自己的环境。考察人员回来后,根据费城交易所的框架,搭建了纽约交易所的章程,并把原先的经纪人委员会更名为“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New York Stock and Exchange Board)”。这个交易所章程里面有很多规定,我们来看一下其中的一些规定。

1、由交易所总裁和助理来主持每天的拍卖;

2、至少有一年经验的经纪人才可以申请入会,并且还要先通过现有会员的投票批准;

3、只要有三张反对票就可以拒绝他的加入申请;

4、一般情况下要求次日交割证券,以防止过度投机;

5、禁止“对敲”。

以上最后一条“禁止对敲”,虽然有明文规定,可是在当初的条件下并不容易执行.

所以之后的100多年里,“对敲”依然是华尔街上的一个普遍招数。成立了真正的证券交易所后,纽约,才终于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高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人性堕落的大阴沟”(1653年~1789年)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发源于北美殖民地的一个小小的...
    QC丶九公阅读 2,695评论 0 2
  •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母亲自然也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的苦娃儿。我还有一个弟弟,我年长他两岁。 父亲母亲...
    lottie_d91e阅读 201评论 0 0
  • (一)未来的中国故事在城市 农耕社会是等级分明的,士农工商,作为统治阶级的“士”是精英阶层的数量十分有限,农民才是...
    马力不足阅读 155评论 0 1
  • Nike run Zzw773773
    记事本hammer阅读 76评论 0 0
  • 一位远方的朋友…… 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遇见,又有多少次的别离,一次次的感动,又一次次的失去;终于,心,累了、痛...
    远方_2a19阅读 39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