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品转产会
朋友们,您是否很有好奇,我们工程部到底干啥的?前面写了那么多,也不知到干啥的呀!
工程部,就是一个小版的工厂,拥有生产部的所有工位。前期研发开发新项目,做样品,给客户确认,再经过多次改善,送样确认,最终客户拍板,各方面确认合格。进行小批量试产,再进行大批量生产。
我们的工作主要由三个会议,把它串连成一个系统。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啦!说说最有趣的"新品转产会"吧!
每一位新工程师,第一次招开"新品转产会"时,我估计心里都十分忐忑吧。工程师就是夹心饼干,两头受气。因为客户交期急,根本没有时间让我们完完全全准备妥当了再转产,有些东西前端给不了,后端使劲催。
我在第一次开"新品转产会"之前,曾多次去观摩前辈如何开,也总结了如何才能让自己不那么尴尬。虽然已心中有数,尽量提前把该提供的东西准备好,当下提供不了的,提前与前端确认好交期。
当自己独立开会时,依然是忐忑不安。记得,刚开始前两分钟,我的双腿不停的颤抖,说话的声音很小,音调也是颤抖的。虽然主要内容己提前写在白板上了,因为很紧张,还是讲得不顺畅。
我都还没讲完,会场己乱了,每个部门的主管,争相发问。已完全听不见我讲什么了。做为一名工程部的新手,主管们是没把我放眼里的。
我想:"我作为会议主导人,不管我职位大小,这个场合,我就是控场人员,在场所有人,都得听我的。"
我当时就豁出去了,顺手拿过白板下方的白板擦,在会议桌上猛拍了几下。我这一举动,把在场所有人整蒙了,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有人问:"怎么回事啊?"
我说:"我在上面开大会,你们在下面开小会,我刚才讲什么了,谁能告诉我呢?"
有人问:"你那个ⅹⅹ冲模,什么时候能提供啊?"
又有人问:"你那个ⅹx模具,明天能修好吗?"
还有人问……
又乱了!我就一言不发,等他们问。一看我久久不说话,他们再次安静了下来。
有人生气地斥责我:"你召集我们开会,你又站那一言不发,几个意思啊?
"你们在哪七嘴八舌的说话,我讲你们也听不见,不如不讲,等你们讲够了,我再讲吧!"说完我又闭口不言。
沉默了几十秒,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看向我。这时,我开囗了:"大家都讲完了哈,那轮到我讲了。我有个请求,不管你想问什么,先忍一忍,等我讲完了,再一个一个的问。从第一个工序的人开始问,我一个一个的回答。"总算是暂时控制住了混乱的场面,让我先讲完了。
接下来,又是一轮轰炸!有的东西,我在会上,确实给不了交期。不过我还是用我强大的气场,控制住了场面。答应,会后马上再去跟进要交期,最迟第二天回复交期给他们。
虽然,我以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开场,场面一度混乱,但最终以强大的气场把控住了全场。面对职位悬殊巨大的生产部课长,经理,我没有被吓倒,我为自己自豪。
在后来的数年里,场面激烈的"新品转产会",在我面前都比较平和。
原因有:
一、我开会准备工作做得到位,想尽办法,在开会时能尽量多的提供他们必须的东西。
二、实在提供不了的,也能先给个预付交期。
三、我承诺的交期,几乎都能按时达成,或者提前达成,偶有一两次因为突发事件食言的。
四、我转产的项目,出异常的情况也比较少。即使出了异常,一个电话,我立马去现场跟进处理。
所以,我在生产线主管眼里,是个守信又务实的人,接我的项目,比较省心。
有一个同事,在一次开新品会时,在生产线各主管咄咄逼人的气势下,突然昏倒了,紧急送医院抢救。经检查,脑血管爆裂。他当时的压力得多大呀!他本身身体也不是太好,所以,会场气氛让他一下子承受不住了。我们部门所有人员,都积极地为他捐款,以尽同事之谊。出院后,医生建议他换一份压力小点的工作。
其实,我曾经是一个非常胆小,自卑的人。自卑的根源在于,从小当了10年留守儿童,到父母身边后,父母迫于生计,整天忙于工作,几乎也没有温情的陪伴(在那个年代,他们已是付出他们的所有,所以我并没有抱怨我父母的意思)。上初中时寄宿在老师家里,虽然对我很好,但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不似家里放得开。高中时因为外貌长相,被同学饥笑了三年,郁郁寡欢,整个学生时代,过得很凄惨。但是这些感受我从来没跟人倾诉过,全部压在心底。曾多次有过轻生的念头,想着父母养大我的不容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心,我才没走上绝路。
在兴科,整天忙得昏头转向,神经时刻紧崩着,哪还有没时间自卑,哪还有时间抑郁?
在一个个项目的跟进中,与不同的人(供应商,工程内部人员,生产线主管,员工,客户)打交道,斗智计勇,我想的是如何快速处理完现阶段的问题,进入下一个阶段。别人心里想的是,如何能顺利完成工作。谁还有心情,管你长得漂不漂亮?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王道。我特别喜欢这种工作氛围,所以坚持了十年之久。
"能力感上来了,自信便随之而来!"
这一深刻的领悟,后来我运用在我儿子身上,成功的让他从脱离了自卑感,展现出由内而外的自信!当然,这花了我5年的时间。
我自己这段学生时代的悲哀,也是我在孩子养育过程中极力去避免的。虽然,不可避免的让孩子做了5年的留守儿童,比起我来,也是减少了一半的时间了。我也常常跟同事们聊起留守儿童的痛,建议她们想办法尽早结束留守儿童的状态。
我特别担心的校园欺凌问题,在儿子小学这几年,协助他一起处理了几起,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去避免和应对,我现在也不再担心这个问题了。
在兴科的这十年,我有很多的感悟,并且将它转化为我育儿的智慧,运用到我儿子身上,效果相当棒!
这就是,为什么在兴科工作那么辛苦,我却能以苦为乐的最根本原因。收获了太多的心灵力量,这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