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还不去睡觉?”“你到底想干什么?”
你是不是经常对你的孩子这么说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源自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孩子每天的日常就是吃睡玩。所以他们很难看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当孩子吵闹时,他们都只是程式化地哄哄了事。
可是,孩子的内心其实天生自带一个杯子。当他们在某个方面没有被满足的时候,杯子很容易就空了。想要平复他们的情绪,家长就得通过满足他们的需求,把杯子填满。
比如,除了吃和睡,孩子想玩玩具,家长要给他们准备好;孩子想看动画,家长要有节制地让他们看;孩子想出去玩,家长要带他们出去透风。
上述需求都是在孩子还小时的基本选项。等孩子再大点,他们会增加很多额外需求,比如对于情感、自我空间和成长的渴求。
而如果家长还停留在孩子的上一个阶段,不表达爱,不回应他们,不跟他们一起玩,他们的“杯子”就很容易变空。
变空之后,就会变得“不听话”。
父母的严肃对孩子来说就是“不理解”。孩子也会因此产生孤独、紧张和被误解的感受。
去填满孩子的内心的“杯子”,在找到“填满杯子”的方法时,家长不要寄希望于孩子给你反馈。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困难。那怎么办呢?
《游戏力养育》的作者劳伦斯·科恩给家长提供的策略是:列表排查。
先把孩子的问题和对策都罗列清楚,你就可以着手观察和留意孩子的生活了。
>什么事会让他急躁?
>他的内心没有得到满足时是什么样的?
>什么事情可以让他得到满足?
把生活中具体的事情记录下来,家长才能有应对困难的工具或参考。
更多内容请参考《游戏力养育》
祝大家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