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过:“青春期总会结束。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孩子还会在成年之后重新回到你身边,而你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你总是批评他、反驳他、要求他,亲子关系就破坏了,当他成年后,你就很难再对他有影响了。"家长们一定要意识到,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固有的教育理念是不合适的。
这个阶段的他们,迫切地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彰显自己的个性,注重自己的隐私,变得易怒和情绪化,很容易走向极端。此时父母要做的,不是把他们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而是充分理解他们的改变,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平稳地度过这段危险期。也只有父母做好4件事,孩子才会平稳度过青春期。
1.改变行为方式,多做饭少说话。
少说话,意味着少唠叨、少说教。指责少了,冲突就少了;空间多了,爱就多了。多做饭,做些孩子喜欢吃的食物,照顾好他的身体。
即使他短时间内依然叛逆,但他可以每天从温馨的饭菜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让他明白无论如何,父母都是他最坚定的靠山。
2.改变教育心态,学会尊重孩子。
尊重他的隐私,给他空间:进卧室前先敲门,不翻看他的日记或聊天记录,不过多干涉他与朋友的交往;尊重他的话语权,平等对待:把孩子真正当作家庭决策的一份子,遇到事情一起商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尊重他的选择,支持帮助:认可他的兴趣爱好,培养一致的话题,才能更好的交流。
3.改变教育模式,多用鼓励教育。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用正面的话语激发孩子内心向上的力量。多说“我爱你”,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支撑;多说“你能行”,让孩子看到父母的信任;多说“我为你骄傲”,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4.改变关注重点,少看成绩多看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未来人生的走向。家长一定要明白,对孩子来说,分数固然重要,但性格教育亦不可或缺。让孩子参与家务、做内务整理,培养他的自律;和孩子一起运动,锻炼身体,培养他的坚韧;在孩子犯错时正确引导,培养他的抗挫力;得到别人帮助时表达谢意,教会孩子感恩.....
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成绩不代表全部,也并非界定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要让眼前的“唯成绩论”影响了孩子之后的长远发展。
曾经读过一段非常感人的话:“我想过很多遍什么是最好的爱?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而你执意要去。
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拼命拉住你说不要去不能去,而是给你准备最耐穿的鞋子,备好雨伞,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第五条街道上有小偷,告诉你,去吧,回来家里有饭。
我想最好的爱,应该是:我爱你,而你是自由的。"
青春期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父母的一次大考,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方式,才能书写最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