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人亦如是。
就以诸葛亮这个人为例吧。在刘备眼里,诸葛亮是望眼欲穿的大贤。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后,刘备曾无限感慨地对关张说过:吾得亮,犹鱼得水也!刘备也确实依靠诸葛亮创建了一番事业。在诸葛亮心里,自己是一个志向远大,赤胆忠心之人。他自己就说过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瑜也觉得诸葛亮是个人才,但是和刘备的观感就截然不同,对诸葛亮是必欲杀之而后快。因为他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潜在的对手,能力越强,将来的麻烦也越大。至于完全站在刘备集团对立面的曹操集团的人物,就当面折辱诸葛亮,给他叫做诸葛村夫。
即使是在刘备集团内部,大家对诸葛亮的感情恐怕也不尽一致。从小说里看,张飞、赵云对诸葛亮说得上心悦诚服,关羽呢,就有几分不以为然,李严对诸葛亮有过公开的批评,魏延虽然惧怕,对诸葛亮仍有腹诽,认为诸葛亮要是采用了他的建议,革命早已成功,完全用不着一次次无休无止地北伐中原了。
说到北伐,其实蜀汉内部对于诸葛亮的北伐也有不同意见,有人甚至认为蜀国的灭亡,和诸葛亮不断北伐耗尽国力不无关系。至于蜀国的老百姓,现在四川一带老百姓对诸葛亮感情深厚,但若生在当时,要为诸葛亮无穷无尽的北伐提供经济以及兵员的支持,当子弟战死或食不果腹的时候,不知心里做何感想。
诸葛亮要建立他的功业,老百姓要自己的幸福生活,二者有重合的地方,但分歧也必然存在。倘若完全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不是缺乏想象力就是实在太傻了。倘若一定要迫使对方和自己完全一致,那就实在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