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通鉴‖汉文帝初政:封功臣、废连坐、立太子(前179)

汉纪0289

原文:

太宗孝文皇帝上

元年(壬戌、前179)

冬,十月,庚戌,徙琅邪王泽为燕王,封赵幽王子遂为赵王。

陈平谢病。上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十一月,辛巳,上徙平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

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谏曰:“诸吕悖逆,大臣相与共诛之。是时丞相为太尉,本兵柄,适会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十二月,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春,正月,有司请蚤建太子。上曰:“朕既不德,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吴王,兄也;淮南王,弟也。岂不豫哉?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有司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余岁,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高帝平天下为太祖,子孙继嗣世世不绝,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子启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

三月,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皇后,清河观津人。有弟广国,字少君,幼为人所略卖,传十余家,闻窦后立,乃上书自陈。召见,验问得实,乃厚赐田宅、金钱,与兄长君家于长安。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士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解读:

汉高祖刘邦与侧妃薄氏之子刘恒,在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立为代王。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朝中大臣肃清吕氏家族势力后,拥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冬十月初一,文帝改封琅邪王刘泽为燕王,以嘉奖其拥立之功;同时,封已故赵幽王刘友的长子刘遂为赵王。

此时,丞相陈平以患病为由请求辞去相位。文帝询问缘由,陈平坦率回答:“高祖在位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但在诛灭吕氏家族的行动中,我的功劳又不及周勃。因此,我希望能将右丞相之位让给周勃。”在汉代官制中,以右为尊,右丞相的地位高于左丞相。十一月初二,文帝接受了陈平的提议,改任他为左丞相,同时任命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并擢升大将军灌婴为太尉。文帝还将吕氏家族先前从齐国、楚国夺取的土地,分别归还给了齐王和楚王。

朝廷开始评定诛灭吕氏家族的功绩,对右丞相周勃及其以下的功臣,分别增加了他们的封邑户数并赏赐了黄金。散朝后,周勃快步退出,神情颇为得意。文帝则始终对他恭敬有礼,常常目送其离开。郎中袁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见此情形,向文帝进谏道:“当初吕氏家族悖逆作乱,是众位大臣共同谋划将其铲除。那时周丞相正担任太尉,掌握兵权,恰好促成了此事成功。如今丞相在陛下面前似乎流露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逊退让。君臣之间礼节失当,臣认为陛下这样做不妥。”此后上朝时,文帝的神情变得更加庄重,周勃对皇帝也越发敬畏。

同年十二月,文帝颁布了一项重要的诏书:“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准则。如今有人犯法,已经依法论处,却还要牵连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以及兄弟姊妹,将他们收为官府奴婢。我认为这种做法极不妥当。应当废除一人犯罪而株连家属的律令。”

转眼到了春季正月,主管官员请求文帝早日确立太子。文帝回应道:“我德行浅薄,纵然不能广求天下贤德圣明之人来禅让帝位,却还要预先确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岂不是显得我更加失德?此事还是暂缓吧。”

主管官员坚持说:“预先确立太子,正是为了尊奉宗庙社稷,表示心系天下的责任,让国家后继有人。”

文帝则提出:“楚王刘交是我的叔父;吴王刘濞是我的兄长;淮南王刘长是我的弟弟。难道他们不是预先可以考虑的人选吗?如今不选择贤能之人,而一定要立我的儿子为太子,天下人会以为我忘记了贤德之人而只偏爱自己的儿子,这不是为天下人着想的做法。”

主管官员再次坚决请求:“古时殷朝、周朝统治天下,长治久安达一千多年,正是因为采用了立子为嗣的制度。确立继承人必定选择儿子,这个传统由来已久。高帝(刘邦)平定天下,成为开国太祖,子孙后代继承帝位,世代不绝。现在如果放弃立子为嗣的适宜做法,反而要从诸侯和宗室中另选他人,这不符合高帝的意愿。改变祖制也是不合适的。况且皇子刘启年纪最长,为人纯朴厚道、仁慈宽厚,请立他为太子。”文帝最终被说服,应允了此事。

三月,文帝册立太子刘启的生母窦氏为皇后。窦皇后是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她有个弟弟名叫窦广国,字少君。窦广国幼年时被人拐卖,辗转流离于十多户人家。他听说姐姐被立为皇后,便上书陈述了自己的身世。窦皇后召见了他,经过详细询问和多方验证,确认了姐弟关系。于是,窦皇后赐予窦广国丰厚的田宅和金钱,并让他和哥哥窦长君一起在长安居住。

绛侯周勃、将军灌婴等重臣得知此事后商议道:“我们这些人性命尚在,今后的命运却可能系于窦氏兄弟二人身上。他们出身低微,必须为他们慎重选择良师和正直的宾客来教导约束,否则恐怕又会重蹈吕氏家族骄横酿祸的覆辙。”于是,他们特意挑选了品行端正、有节操的人士与窦氏兄弟相处。在良好的影响下,窦长君、窦广国兄弟逐渐成长为谦恭退让的君子,从不以尊贵的身份在人前显露骄矜之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