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老子给老虎讲道的雕像,肯定会怀疑:这个是老虎吗?因为你发现它头上没有斑纹。老虎,最了不起的就是它那个斑纹,什么野兽看见它都怕。现在没有斑纹,那这雕塑是不是还没有完成呢?当然不是。你看老子,他有没有动手动脚?他怎么敢动手动脚了?他就动一根手指头而已,这就叫一指神功。他就动了这么一个小指头,嘴巴有没有张开,我们不清楚,他在想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可是这只老虎就服服帖帖的,连斑纹都不见了,所以我们给这个雕塑一个恰当的标题:上士闻道。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大笑不足以为道。讲的多么生动!高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以后,没有什么反应,因为他知道,“道”不是用来讲的。“道”如果讲,是永远讲不清楚,永远会有偏失的。“道”是用来力行的,一步一步从实践当中去了解“道”。所以,我们中国人老问别人,你行不行。行不行,其实跟这个有密切的关系。
中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以后,好像听得懂,又好像听不懂。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可是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下士闻道,大笑之”,到现在还是这样。越是那种听不懂的人,才会大笑,认为你乱讲,认为肯定不可能有这种事情,好像他比你还懂。听完了之后,一脸不认同、一脸怀疑的,这还算好的。有些人甚至于你还没有讲完,他就攻击你,否定你。
但是,凶猛的老虎,为什么会安静的卧在老子的身边,他们是靠什么在沟通呢?这主要靠《易经》里面讲的那个“应”。不是应该不应该,而是有没有感应的问题。因此,我们人与人互动,是靠感应,不一定看嘴巴,不一定靠言辞。
不管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为什么都推来推去,不先说话?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章里面讲了一句话,值得我们仔细的体会。他说:吾言甚易知,我说的话很容易了解;甚易行,我说的道理很容易做到;但是,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可是,你非要自己自作主张,用你主观的意见,把他弄得很复杂,很难懂。中国人很多都是知而不行,只修不行。
我们只是希望大家知道《易经》是用来行的。我们要把《道德经》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生活中来验证,来实践。